进行作业场所危害认知之初,应先了解相关法令及标准,以确保工厂进行暴露评估时,能符合法令的基本要求。有关劳工安全与健康保护事项在劳工安全卫生法及其附属法规中有详尽的介绍。执行暴露评估工作,第一步应先认知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子是否存在,并在确认危害因子的种类后,才能决定该使用何种设备或装置来评估作业环境有害物的暴露,测定结果及其目的是要了解劳工暴露之情况、程度或仅是评估作业环境之实态(如空气质量)亦应有所了解,若结果显示危害物暴露程度过大,欲进一步采取必要的控制与管理,则必须依照相关法令中之规定进行办理。
为有效制定职业暴露评估的步骤及运用各式工具,对所评估目标的基本数据必须藉由工作场所初勘访视调查(workthroughsurvey)充份的收集。应收集的基本数据可分成工作场所配置(workplace)、工作性质(workforce)及暴露污染物(environmentagent)三大部份:
1.工作区域配置(workplace)
职业卫生师可将制程与现场配置图交互印证,于厂区配制图中标示出各种工作使用的区域、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工作项目、原料等数据。现场可能造成人员暴露的设备及单元操作程序(如反应槽、帮浦,滤网QC采样点,储槽进料)必须详细记录,同时每一个区域原料输入量、反应程序、产品输出量亦必须详加调查,包含通风系统,空气流动方式,及个人防护器材等,维修区及保养区亦须特别注意。
2.工作内容(workforce)数据
收集工作内容相关资料目的是了解工作人员之组织及各阶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型态,详细的记录各种经常性及非经常性工作型态、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如此可以判断工作人员最可能遭受大量暴露的时间,并针对该时间进行暴露评估。相关资料可由工作名册、职务说明、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访视而得,但更重要的是对工作流程及地点的观察,在进行工作步骤观察及记录时,须界定各种可能受危害物暴露之型态、所需的时间及频率。
3.工作场所潜在危害物(environmentagent)
工作场所内各种潜在危害物必须界定,订出危害物清单后并收集各种物质的使用型态,物理特性、暴露途径、大致用量、健康效应及容许暴露浓度等数据。除了原物料之外,需注意收集产品、次产物、添加物、溶剂、耐火材、绝缘材、润滑涂装、树脂、焊接及高压气体等物质之物质安全数据表,各种工作场所中可能拥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分类整理如表1。
表1 工作场所中可能潜在的危害物质分类整理
分 类说 明
原物料支持主要制程反应的物质。
中间产物制程过程中生成的反应中间物质。
产品制程设计反应生产所得的物质。
副产物制程过程中所生产的次物质,通常产量较低且常由废物流中精炼而得。
添加物支持反应,增加反应效率及产量的物质。
(如:抑制剂、触媒、涂料)
保养及结构物耐火材、溶剂、绝缘材、焊接熏烟,润滑剂、黏着剂等保养维修人员可能接触的物质。
检验室用化学品检验室因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所用的化学物质。
有害废弃物固体或液体其混合物其中的某些成份或全体具有危害性之制程废弃物。
物理危害因子放射性物质、操音、振动、游离辐射,非游离辐射,热等。
生物危害因子生物制剂、基因、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