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应用:电气安全防范(一)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3页

  一、防触电技术措施 
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 
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接线错误; 
移动长、高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 
在高位作业(天车、塔、架、梯等)误碰带电体或误送电触电并坠落; 
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包括:设备、工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 
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 
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松动; 
水泥搅拌机等机械的电机受潮; 
打夯机等机械的电源线磨损; 
浴室电源线受潮; 
带电源移动设备时因损坏电源绝缘; 
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器按钮等; 
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 
人蛮干行为导致(包括:盲目闯入电气设备遮栏内;搭棚、架等作业中,用铁丝将电源线与构件绑在一起;遇损坏落地电线用手拣拿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之一,电气设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人们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随之增多。如果没有安全用电知识,就很容易发生触电、火灾、爆炸等电气事故,以至影响生产,危及生命。在电气事故中触电事故是常见的,占电气事故的大部分,因此,研究和探讨触电事故的规律和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防止触电事故,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组织管理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接触带电部件: 常见的安全措施有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 
绝缘 
即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这是防止直接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但要注意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设备的电压、载流量、周围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合。
屏护 
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此种屏护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是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的重要措施 
间距
为防止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间距的大小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 
  2.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伤人: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触电的基本技术措施。 
保护接地 
即将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通过接地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触电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电压高于1KV的高压电网中的电气装置外壳,也应采取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把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网中的零线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在设备漏电时,电流经过设备的外壳和零线形单相短路,短路电流烧断保险丝或使自动开关跳闸,从而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适用于电网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中。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