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佛山农村新格局——
配套政策:
将出台城乡发展纲领文件
“佛山市作为珠三角比较发达地区,比其他城市更早地遇到农村改革中二元体制的制约,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全部是居民户口,但这只是第一步,二元体制中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制定实施细则来明确。”
佛山市农委副主任张新华指出,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部署,结合佛山实际,目前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加紧制订《佛山市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佛山市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
“我们对这次全会给予了厚望,希望实施细则及我们的这些配套政策出台后,能够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张新华说。
农民就业:
力争“农转非”就业比重达八成
专家提出,解决佛山城乡收入差距之道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升级。对此,张新华表示,佛山市政府已着手制定相关规划,将农业发展规划与不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结合起来。争取到2010年,全市有30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到2013年建设10个市级农业园区。同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补偿机制和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另据佛山市农业局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佛山仍有农村劳动力128.6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就达到15.9万人。因此,农民就业非农化的任务依然较重。对此,佛山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12年,全市新增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转移№ “总之,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转移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关负责人表示。
土地改革:
探索用地置换实现异地开发
尽管目前农村居民宅基地实现流转的条件仍不太成熟,但佛山仍在探索新的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机制,这中间就包括土地政策。据佛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佛山正在探索农业发展的补偿机制,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进行财政补贴,弥补其放弃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机会。
同时,以后,佛山的建设用地指标将重点向偏远落后村居集体倾斜,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办法置换到工业开发区或城镇规划区内,从而实现异地开发,使得偏远落后村居能够享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
农民社保:
逐步实现人人享受养老保险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目前,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而这也成为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症结所在。据佛山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政府正在加快研究全征地农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同时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惠及全体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据透露,佛山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将通过“政府主导、财政补贴、集体扶持、个人出资”的办法,逐步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受养老保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