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熟悉城市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是由多种不相同又相关联的市场和次级市场组合而成。住房市场的特性是在短期内供给非常缺乏弹性。公有福利性住房部分的存在也影响着商品住房的供给市场。
影响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情况、家庭人口构成、传统的居住文化等。
住房需求所存在与一般商品不同点还在于它的投资价值。
三、外部性经济问题
(一)掌握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涉性”问题,所谓“外涉性”,就是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人前者的费用或效益。所以这种后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它可以影响某些部门和个人的经济效益。
部门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的空间聚集优势表现为各种活动的外部性互补作用。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中向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收取级差土地使用费或“级差”地租是调节和在全社会分配这种利益的一种手段。
(二)熟悉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导出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当外部性经济问题引起市场配置资源低效率或失效时,政府可以对某些行为直接进行管制或运用市场规律将外部性经济内部化。即微观经济单位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政府可以通过对那些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收费和补贴那些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来使外部性经济内部化。
(三)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环境的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足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原因。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由于环境的外部性,致使外部费用不能反映在价格信号上,无法通过其产品的价格杠杆来控制排污量。因此,经济学家开始寻求将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影响内部化的方法,并探索与环境相关的种种经济学概念和分析方法。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环境经济学最终成为了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