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化进程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4页

  摘 要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中国正面临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出现新景观与新热点。超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涌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火车头,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已纳入“十一五”计划和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城市化滞后特点是,起步晚,规模小,基础设施质量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城市初级化水平,现阶段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对策是把握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保护进城农民利益。消除制度性障碍,积极培育新兴城市及城乡贯通机制,创造规模效益。
  关键词 城市化,制约因素,对策
  引 言
  在21世纪头20年机遇期,必将完成人口城市化的历史任务。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速推进人口城市化的中期,是审视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适宜时点。既有利于排除短期判断的偶然性;也有利于预测未来走势。学术争议与功过是非都将在历史实践的浪淘沙中得以洗礼和沉淀。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进入逐渐人口城市化时期,工业化成为城市化最强劲的动力。迄今为止200年以来,人口城市化已从欧洲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过程。在理论上被归结为城市转型过程,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转型,是以工业化为动力,并且涵义广泛的整体社会经济变迁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载体。继发达国家城市化之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城市继续占据支配地位,城市间合作将跨越区域界限,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多极化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世界变成“地球村”,导致城市化进程空前加速,涌现出更多新城市[1]。
  1. 全面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建设和谐社会是让每一个中国人乐观与振奋的好事。但中国的事情光凭乐观做不成,必须未雨绸缪,具有忧患意识。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更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是机遇于挑战,而是挑战先于机遇。挑战是现实的,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硬性的,机遇是弹性的。如果经不住挑战,无机遇可言。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和风险。
  1.1 全面城市建设新景观
  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为加速成长期。无可置疑,中国人口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成长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先决条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世界制造业中心东移、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城市群带动和辐射以及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等,都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成长的新动力,一个全面城市建设新时代姗姗来迟[2]。
  未来20年,全面城市建设将迅速改变中国经济与人口版图。“全面城市建设”不同于过去的“城市建设”,具有五个新的标志。
  第一,全面城市转型。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力量互动机制的城市治理结构为主体,以全面和谐为目标,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接为主要途径的全面城市转型。
  第二,全面城市竞争。WTO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将形成以城市群为龙头,以城市或城市联盟为单元,以企业集群为主体,以产业升级或产业扩充为重点,以国际商务为核心,以提升城市价值和城市竞争力为目标的区域性国际化竞争态势。在这样的态势下,城市不稳定风险不断上升,城市在吸引人才、资本等稀缺资源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第三,全面城市经营。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必须从过去的“建设城市”向“管理城市”和“经营城市”转型。经营城市不是让市长去当CEO。政府应该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和更自由的空间,让企业家经营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是,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市民创造文化。
  第四,全面城市管理。管理不同于“管制”。城市管理是城市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管理,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从权力管理到权威治理,从行政审批到政务公开,一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与一个负责任的、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密切相联。全面城市管理的关键是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做好行政、市政、财政和民政四件事,其他的事由市场和社会去做。政府要彻底从管制中摆脱出来,真正地将权力的、管理的政府变成服务的、监督的政府;将一个指手划脚、“眉毛胡子一把抓”和“西瓜芝麻都捡”的政府变成一个廉洁高效、有限权力的政府[3]。
  第五,全面城市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统一,民本、民富、民主、民生是全面城市发展的目标指向。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