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价师考试:土地供给相关定义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1、涵义
  土地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后备资源储量的总和。土地的供给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两个方面。
  2、土地供给的特征
  (1)土地的自然供给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其弹性为零。
  (2)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3、土地供给的方式
  (1)自然供给:指土地自然固有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
  制约土地自然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条件;
  ②资源条件;可供人类生活的物品和生产必需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③交通运输条件。通过某种交通工具可以到达。
  (2)经济供给: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土地的自然供给量。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和前提。
  ②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③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可使原来不便利用的土地易于接近,且运输成本降低,因而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
  ④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一般来说利用集约程度愈高的土地,其经济供给亦随之增加。
  ⑤社会需求。土地社会需求的变动将促使土地利用的改变,从而促使土地经济供给的改变。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