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划分
会计要素是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基础的,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的确认必须符合四项标准:
①资产的本质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
②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
③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④资产包括各项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债务的确认要符合以下标准:
①负债是企业的债务责任,企业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
②负债应以资产或劳务偿还;
③负债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
(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应满足以下标准:
①所有者权益的本质是一种权利;
②所有者权益的范围是企业的净资产;
③所有者权益的承受人是企业的投资人。
(4)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收入的确认应满足以下标准:
①收入的本质是已实现的收入;
②收入的范围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
(5)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的确认应满足以下标准:
①费用的本质是各种耗费;
②费用发生的范围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③费用能予以对象化的部分是成本,即制造成本,不能予以对象化的部分就是期间费用,即直接计入营业损益的费用。
(6)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是收入与费用相比、相抵后的差额。
以上会计要素中,前三类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后三类是反映和计算企业财务成果的会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