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的影响因素 (一)主要地价影响因素:土地价格是由其效用、相对稀缺度及有效需求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按因素与土地的关系及影响范围可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
1、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土地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土地价格总体水平产生影响,是决定各个地块土地价格的基础。
(1)行政因素:土地与住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交通管制、行政隶属变更等。
(2)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素质(主要对住宅用地)、家庭人口构成。
(3)社会因素:政治安定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城市化进程、房地产投机等。
(4)国际因素:国际经济、政治因素。
(5)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储蓄和投资水平、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物价变动、利率水平等。
①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对土地价格的干预。国家从全社会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制订有关政策,或推动土地的转移,或限制某类土地的利用等,从而达到提高土地总体利用效益的目的。这种干预,对土地价格影响至关重。
影响地价的行政因素有: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交通管制和行政隶属变更等。
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等。土地制度直接制约着土地价格的存在、上涨或下跌。
住房制度:住房制度改革以取消补贴、实行住房商品化为目标,从而促进了房地产投资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地价的合理实现。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对用途、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规定,对地价有重要的影响。同一块土地用于商业、住宅和工业时的地价有很的差异。一般商业用地效益最高,住宅用地次之,工业用地效益最低。规定土地用途对维护城市功能分区的完整性、土地利用总体效益的最佳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最合理性有重要意义。
容积率:指建筑用地中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意味着单位用地面积上可建的建筑面积,可以获取的预期收益高,因而单位面积地价也就高;反之则地价也低。在限制容积率的地区,容积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限制地区的地价高低。
地价政策:高地价政策即政府放开对地价的管制,会促使地价上涨;低地价政策是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抑制地价的上涨,从而导致地价水平的下跌或停滞。同时,地价管理政策也影响着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从而影响地价的高低。
税收政策:税赋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幅度降低--→企业无力或不想扩投资--→土地需求降低--→土地价格降低。
行政隶属变更:行政隶属变更一般都会引起当地土地价格的变动。通常分为以下两类,一是级别升格,如某一城市由县级市上升为地级市,或某非建制镇上升为建制镇等等;另一类是级别不变,其管辖权由原地区划归另一地区。如广东省宝安县的行政隶属关系由原地区划归深圳市管辖后,该县利用特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批外资,经济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地价的上涨。
②人口因素
人口状态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对地价的影响与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和家庭人口构成密切相关。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提高,对土地的需求上升,导致地价上涨。例如日本所有城市土地价格增加率1956—1960年为11%—13%,1960—1961年为17%-18%;而美国,1956—1966年土地价格的变动率仅为5.5%-6.9%。其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城市人口密度最、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美国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由于人口密度低、人口增长率比日本低,对土地需求不如日本强烈,因而地价增长幅度较小。
人口素质:这一因素一般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较。人口素质高的住宅区通常社会秩序安定,环境优美,给人们形成良好印象,间接引起对该类住宅区的需求增加,促使地价上涨。
家庭人口构成:传统的三代、四代同堂的家庭逐渐被以夫妻为中心的小家庭所替代,家庭结构越小,对住宅的需求相应增加,对小面积套房和出租性住宅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住宅用地的地价上涨,而且这种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③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状况和安定状况对地价有很的影响。影响地价的社会因素有政治安定状况、社会治安状况、房地产投机和城市化进程等四个主要方面。
政治安定状况:政局稳定,则房地产投资的运转渠道正常,风险小,资金可以按预期的目标在预期期限内得到回收并取得利润,从而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增强,带动地价上升。
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秩序良好,人们会感到安全,从而愿意投资、购物、居住,因此带动地价上升。
房地产投机:是指投机者期望并利用房地产价格的变动获得超常利润的行为。这个因素对市场地价水平有突出的影响。土地供不应求,投机者抢购哄抬地价;土地供于求,投机者抛售使地价下跌。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或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城市土地的总面积相对而言是不变的,所以城市化进程对地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地区人口分布密集的地点,地价涨幅较高;二是人口迁入比例高,即城市化进程速度快的地区,地价涨幅和上涨速度都要高于一般地区。
④国际因素:
国际政治、经济状况对地价的影响是通过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而间接反映出来的。
国际经济状况: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完全孤立于世界经济发展之外,总是或多或少地与其他国家发生经济上的联系。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种联系只会越来越密切。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兴衰通常与世界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地产市场状况也不例外。比如,在1929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美国的地价急剧下降,自1925年高峰值直线下跌,1933年降至最低点;直至世界经济复苏之后,地价才回升。
国际政治因素:国家之间关系良好,外交环境宽松、和谐,有利于投资者的越洋投资,致使土地需求和地价上涨;反之,对立国家彼此经济封锁,限制人员往来和资金的流向,其结果就是对土地的需求下降,地价下跌。
⑤经济因素
经济情况的演变对国计民生及国际地位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积极追求经济增长及经济稳定的过程中,一切民用物资均通过经济政策的影响而趋于稳定。
经济发展状况: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加,意味着社会总投资增加,对土地的总需求不断扩,带动土地价格上涨。从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需求变动来看,土地需求变动趋势体与经济循环趋势一致。
储蓄和投资水平: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是正相关的,即储蓄增长则投资也相应增长。这是经济学中的“储蓄、投资一致性”的原理。因此,分析储蓄和投资水平对地价的影响,就可以用分析储蓄水平对地价水平的影响来概括。当储蓄能力愈而且储蓄意愿愈高时,储蓄额越多,资本积累就越快。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看,房地产价格比其他财产价格总量要高。一般家庭购买不动产时,必须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蓄,而储蓄率高,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才能提供足够的购屋准备款。所以,储蓄率水平的高低与家庭储蓄行为的循环过程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讲,一系列储蓄率高的时期往往是超额储蓄累积期;储蓄率在连续较高的情况下突然转为较低时,则是房地产热潮期,此时地价会飞涨。
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财政、金融状况的外在表现是货币供给量,其增加则表示市面上的流通资金增加,即社会闲散资金增加。游资过剩会导致过多的货币,争相购买少数的货品,特别是购置可以保值的房地产,造成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促使地价上涨。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变化中看不动产市场,一是高收入的家庭将住宅专供居住用的比率较高;二是高收入的家庭使用新建房屋的比率较高;三是高收入者有较高的自有住宅比率,与之相应的是租房者中收入水平略低;四是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与其人均收入水平成正比。
物价变动:房地产越是在物价变动时期越能体现其保值性,因此物价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成正比,需要说明的是,房地产价格巨涨,只会发生在城市地区,乡村地区较少受影响,甚至在某些人口外流严重的地区地价还有下跌现象。
利率水平:一般投资者的收入不可能一次性支付巨额款项,所以必须直接向银行贷款或是以房地产作抵押取得抵押贷款。为此,投资者或地产评估人员就要时刻了解金融机构现行的融资、房屋贷款政策,特别是了解利率水平的变化。
2、区域因素
区域因素是指土地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这些条件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地区特性,对地区内的地产价格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地区的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和公用设施条件、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等。
①繁华程度:主要指商业服务业的规模等级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商业服务业的规模等级越高,土地利用的集聚效益越高;且土地效用随着距离商服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②交通条件
影响地价的交通条件主要有区域的交通类型、对外联系方式及方便程度、整体性交通结构、道路状况及等级、公共交通状况及路网密度等。
③基础和公用设施条件
影响地价的基础设施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两类。指上下水道、电力、电讯、煤气、暖气以及幼儿园、学校、公园、医院等设施的等级、结构、保证率、齐备程度及距离等。
④环境质量
影响地价的环境质量主要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势、坡度、风向、空气和噪音污染程度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居民职业类别、教育程度和收人水平等人文环境条件。
⑤城市规划限制
影响地价的城市规划因素,主要有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用地结构、用地限制条件、区域交通管制等。
3、个别因素
个别因素是指宗地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是同一区域内地价差异的重要原因。
①面积:宗地面积必须适宜,过、过小都不适宜土地利用
②宽度:临街宽度过窄,影响土地使用,也影响展示效果和收益
③深度:宗地临街进深过浅、过深,都不适合利用,从而影响地价
④形状:宗地形状以矩形为佳,其他如三角形、梯形、不规则形等都不便于利用
⑤坡度:坡度过,不容易开发或使开发成本过高
⑥宗地基础设施条件:指与宗地直接相关的上下水、供电、供气、供暖、电讯设施等
⑦宗地临街状况:宗地是否临街,前后均临街或街角地等,对宗地地价都有很影响
⑧城市规划限制:作为个别因素考虑的城市规划因素,主要有宗地容积率、建筑物高度、建筑密度、宗地用途等
⑨土地使用年限:决定了可以使用该土地并获取收益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地价
(二)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
1、一般因素从宏观上对地区整体的地价水平产生全局性影响。
2、区域因素对地区的地产价格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
3、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是同一区域内地价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不同用途地价影响因素的特点
一般来讲,商业用地特别注意营业环境和收益状况;居住用地特别注重环境优美;工业用地特别注重交通运输和水、电等条件。
网校辅导:
为帮助参加考试的学员有效备考,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组织权威师资特推出2009年土地估价师考试考前辅导班, 本次辅导包括考试所有五个科目。为更好服务学员,网校特派黑敬祥等老师参加了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组织的师资培训班。
环球网校2009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网上辅导根据考试科目共开设五门科目辅导:每科目设置精讲班: 权威专家进行24小时免费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通过答疑室留言与专家探讨学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