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管理基础考前辅导(7)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第二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这里的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产品的产量,体现了土地的生产力。为了考察劳动与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及边际报酬的变动趋势和规律。各种类型的报酬定义如下:
  ①总报酬,即总产量,可记为TP;②平均报酬: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记为AP;③以劳动(L)为例(下同),边际报酬,即对同一块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可记为:MP=△TP/△L或dTP/dL,它是生产函数关于劳动上的一阶偏导数。边际报酬体现了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教材表2-1列出了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劳动投入量的变动与农产品变动的关系。如果将上表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可得到教材图2—3中的三条曲线: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
  二、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报酬三阶段分析
  1.总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
  从几何上说,边际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边际报酬最大的点对应总报酬曲线的点为拐点[转向点]边际报酬为零,此时总报酬最大。
  2.总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在几何上,平均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当原点与总报酬曲线上某一点的连线恰好是总报酬曲线的切线时,斜率最大,从而平均报酬最高。
  3.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具有上升趋势;当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开始下降;当两者相等时,平均报酬最高。根据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我们可以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平均报酬从上升转为下降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边际报酬先升后降,劳动投入量达到一定量时达到最高点,与之相对应的点叫转向点。在边际报酬达到最高之前,总报酬曲线向下凸的一段是报酬递增阶段,其生产弹性大于1;从边际报酬最高点起总报酬曲线开始向上凸出而进入报酬递减阶段,生产弹性自转向点之后开始递减,当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相交时,边际报酬与平均报酬相等,此后,边际报酬低于平均报酬。
  在第一阶段,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从而增加劳动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继续劳动投人将使得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