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一)地籍概念(掌握)
地籍,地是土地,籍是登记基本状况及隶属关系的簿册。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如同设立户籍一样,为了掌握有关土地状况的资料,土地也必须建立地籍(包括地籍簿与地籍图)。
地籍记载的内容因建立地籍的目的不同而异。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其主要内容有应纳课税的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等级及土地税额。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地籍的概念有了很的发展,地籍成为国家管理土地、取得有关土地资料、巩固土地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制订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户籍”的特点。地籍具有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等特点。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所决定的。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权属面积的增减。所以,地籍的内容不仅需要记载在地籍簿册上,同时还应在地籍图册上标绘清楚,并做到图册与簿册的一致性。地籍的法律性体现了地籍簿册(含图)的可靠性,如地籍图上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和地籍簿上的权属记载及其面积的登记等都应有法律依据,甚至有关法律凭证还是地籍的必要组成部分。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保证了地籍的精确性。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状况会经常发生变化,所以,地籍不是静态的,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的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它的现势性。
例题:地籍具有( )等特点。
A.空间性
B.法律性
C.精确性
D.地籍资料的连续性
答案:ABCD
解析:地籍具有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等特点。
(二)地籍分类(掌握)
1、按功能分类
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1)税收地籍。我国封建时代建立的地籍都是以课税为目的的,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早期建立的地籍也是以课税为目的的。税收地籍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地址、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
2)产权地籍。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交易日益频繁,为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了产权登记制度,由此税收地籍向产权地籍发展。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运行。为此,产权地籍必须能准确反映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的空间位置和宗地面积,因此,产权地籍一般都要求有地籍册及建立在科学测量方法基础上绘制的地籍图。
3)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又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发展的结果,其任务不只是为税收和土地登记服务,还为科学管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现代地籍的内容较产权地籍有很的扩展,其表现形式不仅是地籍图和地籍册,而且量应用测绘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地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题:地籍按功能可分为( )。(2000年土地管理基础试题)
A.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B.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C.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D.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答案:B
解析: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2、按建立的时序分类
地籍按建立的时序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1)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地籍。
2)日常地籍。日常地籍是以初始地籍为基础,针对日常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用途等状况的变化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正的地籍。
3、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
地籍按记载的对象分为农村地籍和城镇地籍。
1)城镇地籍。城镇地籍是在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城镇用地登记后建立的地籍,它以宗地作为地籍单元。
2)农村地籍。农村地籍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建立的地籍,以自然村作为权属单元。
4、按表现形式分类
地籍按表现形式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1)常规地籍。地籍最常规的形式就是地籍图和地籍册。以图、表、卡、册所表示的地籍称为常规地籍。
2)数字地籍。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中。数字地籍适应多用途、容量存贮地籍信息资料的需求,且容易更新,它是现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例题:地籍按( )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A.功能
B.建立的时序
C.记载的对象
D.表现形式
答案:D
解析:地籍按表现形式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三)地籍管理概念(掌握)
1、地籍管理的定义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地籍管理亦称为地籍工作。
2、地籍管理的核心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在全国城乡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的条件下,国家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全国土地资源。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的地籍管理的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和变更。通过地籍管理,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调解和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制止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提供法律凭证。所以,土地权属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核心。
例题:( )是地籍管理的核心。
A.土地权属管理
B.土地行政管理
C.土地档案管理
D.土地法制管理
答案:A
解析:土地权属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核心。
(四)地籍管理原则(掌握)
(1)必须有国家制度体系作保障
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统一法规制度进行。所谓统一,就是统一内容、统一政策、统一准则、统一规格。如土地统计表格,它的内容、格式、项目的含义、项目的填写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
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是指地籍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很有条理,各时期资料相互联系、无中断,且不断得到更新。只有保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地籍资料才能发挥其功能。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地籍资料涉及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权益和利害冲突,如果提供了错误的资料会造成土地权利人的损失,同时它又是政府提供的资料,应以政府信誉担保,政府要对此承担风险和责任。基于这些原因,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地籍资料完整性是指地籍管理涉及的空间地域范围应该是其管辖区全部土地。省级、县级、县级以下地籍资料的覆盖面必须是省级、县级和县级以下乡镇、村范围的全部土地。地籍资料的概括性是指地籍资料内容包含所需的全部资料。
例题:地籍管理原则包括( )等。
A.必须有国家制度体系作保障
B.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非系统性和现势性
C.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D.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答案:ACD
解析: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
(五)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掌握)
我国目前的地籍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
例题:我国目前的地籍管理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 )。(2002年土地管理基础试题)
A.土地分等
B.土地定级
C土地管理
D.地籍档案管理
答案:D
解析:我国目前的地籍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
1、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位置、数量、等级、利用和权属状况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获得准确的土地数量、质量、利用和权属状况的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土地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居民点及其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界线,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其内容有:
1)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界线;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3)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分类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对土地利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
(2)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满足土地登记需要。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1)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范围的调查。它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登记申请,对申请者的宗地位置、界线、用途等进行实地核实、记录,并经土地使用引认定,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
2)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界址线的位置、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
网校辅导:
为帮助参加考试的学员有效备考,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组织权威师资特推出2009年土地估价师考试考前辅导班, 本次辅导包括考试所有五个科目。为更好服务学员,网校特派黑敬祥等老师参加了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组织的师资培训班。
环球网校2009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网上辅导根据考试科目共开设五门科目辅导:每科目设置精讲班: 权威专家进行24小时免费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通过答疑室留言与专家探讨学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