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实施养护监理制的关键
3.1 认真细致地做好综合成本核算工作
养护定额没有工程定额那样具体和规范,国家、地方等有关单位对工程定额已作了多次修订,辽宁省公路养护定额也已经重新修订,即将发布,使之日臻合理和完善。作为养护定额,至今没有一本完善规范的版本,仍沿用使用了十几年的老定额。行政干预掩盖了老定额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养护定额制订的滞后性等,老定额已明显不适应现在养护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对各地统计资料、实际经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编制养护定额势在必行。养护综合成本的核算与技术等级、养护等级、路面路基宽度、路面结构、使用年限、交通量、气候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尽可能分析影响成本核算的各种因素,利用现有资料和经验,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在试行中边做边修订,使成本核算工作更趋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护成本核算工作比工程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
3.2 科学合理地确定检查方式和频率
养护监理制实施时的大量具体工作在于认真的检查,检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要切实可行。养护工作线长、面广,不可能逐米、逐公里地全面检查,必须根据养护工程量,以一定方式抽取一定样本,以样本的养护质量反映整体养护质量。因此,如何选取抽样方式,确定样本频数,为计量支付、奖优罚劣提供正确依据至关重要。从众多的抽样方式中,根据养护特点,建议采取“二次抽样法”。其优点是:
对抽查的结果比较慎重,如果第一次抽查达到指标,予以接受,如达不到指标,则允许第二次抽查,如合格,则仍可被接受,如仍不合格,则拒收。如果第一次抽查出的不合格数量小于或等于质量要求确定的不合格上限,则认定为合格,如果第一次抽查出的不合格数量大于质量要求不合格上限而小于或等于下限,则需第二次抽样,如果两次抽检出的不合格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质量要求不合格下限,则认定合格,否则不合格。
抽查的具体位置,采取随机产生;抽查频率根据养护特征一年分4个季度,抽查次数一般每次抽查不少于某个单独核算承包单位或个人总数的1/4;抽查单位以公里计,抽查结果,一般取年平均值。
3.3 制订配套措施,妥善解决矛盾
公路部门几十年?直沿袭的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体制,实施的是“先养人、后养路”的福利工资待遇。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像公路部门这样的 施。合理划分标段,制订标底,明确责、权、利,公开事业单位不可能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因此必 招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胜劣汰。
须适应时下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用发展 大连的养护管理、作业方式基本沿用多年的传的眼光、积极的[考试|大|态度去探索、去改革、去适应。因此, 统方式,养护机械化程度比较落后,应全面推行养护推行养护监理制,引进竞争机制,制订相应措施,像 体制改革,引入养护社会监理制,向机械化、专业化工程那样采取养护招投标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措养护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