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页
施工成本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比率法是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为了分析量、本、利的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使用比率法中常见的方法是( )。
A.构成比率法
B.相关比率法
C.动态比率法
D.指数比率法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常用的比率法有:相关比率法、构成比率法和动态比率法,其中构成比率法是通过构成比率,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也可以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2.某项目计划使用钢筋的目标消耗量为200t,单价4000元,损耗率5%。若实际消耗量为220t,损耗率4%,运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得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为23100元,则实际单价为( )元。
A.4100
B.4139
C.4400
D.4510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以目标数840000元(=200×4000×1.0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消耗量、单价、损耗率分别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消耗量因素,以220替代200,得:220×4000×1.05=924000。第二次替代后的值=第一次替代后的值+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924000+23100=947100,而第二次替代后的值947100=220×实际单价×1.05,所以实际单价=947100÷220÷1.05=4100(元)。
3.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标产量为500m,单价为660元,损耗率为5%,实际产量为520m,单价为680元,损耗率为3%。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 )元。
A.384813
B.6864
C.7072
D.17784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以目标数346500元(=500×660×1.0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产量、单价及损耗率分别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520替代500,得:520×660×1.05=360360(元);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680替代660,得:520×680×1.05=371280(元);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5,得:520×680×1.03=364208(元)。所以,损耗率下降使成本下降了371280-364208-7072(元)。
4.某项目需要运用成本分析方法中的比率法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从而需要了解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应该采用比率法的是( )。
A.相关比例法
B.构成比率法
C.动态比例法
D.静态比例法
正确答案:B
5.某项目运用月(季)度成本分析方法对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拟需要了解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
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
C.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
D.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6.因素分析法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其中要将因素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 )。
A.先实物量,后价值量
B.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C.先相对值,后绝对值
D.先价值量,后实物量
E.先统计数,后单项数
正确答案:AB 解题思路:因素分析法中是按照“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的原则来进行排序,后一次替换计算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7.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标产量为600m,单价为700元,损耗率为5%,实际产量为620m,单价为710元,损耗率为4%。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因素的排序为:产量→单价→损耗率
B.目标数为457808元
C.目标数为441000元
D.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为14700元
E.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为14910元
正确答案:ACD 解题思路:以目标数441000元(=600×700×1.0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产量、单价及损耗率分别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620替代600得:620×700×1.05=455700;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710替代700得:620×710×1.05=462210。所以,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55700-441000=14700(元),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462210-455700=6510(元)。故应选A、C、D。
8.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有( )。
A.会计核算
B.业务核算
C.统计核算
D.成本核算
E.单项核算
正确答案:ABC
9.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 )。
A.竣工成本分析
B.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C.月(季)度成本分析
D.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E.年度成本分析
正确答案:ABD
10.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
A.比较法
B.因素分析法
C.差额计算法
D.比率法
E.统计分析法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