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直方图与过程能力分析(2)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二)过程能力分析
1.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指产品生产的每个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反映的是处于稳定生产状态下的过程的实际加工能力,记为B。获取产品生产的过程能力,是质量管理中收集样本的目的之一,以便了解过程的生产能力如何,即生产合格品的能力究竟如何。如果生产能力过低,必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过程能力越高,稳定性越高,生产能力也强。过程能力的高低可以用标准差σ的大小来衡量。σ越小则过程越稳定,过程能力越强;σ越大过程越不稳定,过程能力越弱。当生产过程稳定,且产品的技术标准为双侧时,B=6σ(见图11—10)。
过程能力包括长期过程能力和短期过程能力。短期过程能力是指仅由偶然因素所引起的部分变异,它实际上反映了短期变异情况。长期过程能力是指由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所引起的总变异,它实际反映了长期变异情况。
过程能力只与标准差有关,而与产品的技术要求无关,只表示一个过程固有的最佳性能。标准差决定于质量因素,即人、机、料、法、环,与规范无关。为了反映和衡量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得程度,引进一个新指标,即过程能力指数。
[例题6] 过程能力的高低可以用标准差σ的大小来衡量。σ越小则()。
A. 过程标准越高
B. 过程越稳定
C. 过程越不稳定
D. 过程能力越强
E. 过程能力越弱
答案:BD

2.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反映过程加工中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也即产品的控制范围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过程能力指数=技术要求/过程能力(11—14)
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说明过程能力越满足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越有保证。
对于产品特性值分布的平均值μ与规范中心M重合即无偏移时用Cp衡量,对于产品特性值分布的平均值μ与规范中心M不重合即有偏差时用Cpk衡量。
①无偏移双侧规范情况的短期过程能力
对于双侧规范情况,无偏移短期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公式如下:

大的情况,即0≤K<1。
3.过程能力指数与产品不合格率的关系
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过程能力指数Cp和不合格品率P相对应。所以过程能力指数的大小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P与Cp的关系有两种情况,即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时,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两者关系,


当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时,公式如下:

4.过程能力评价
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大小可以对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和判定,可将过程能力分为五级。
表11--6 过程能力分级表
等级
过程指数Cp或CPk
过程能力分析
特级
Cp>1.67
过程能力过于充分
一级
1.67≥CP>1.33
过程能力充分
二级
1.33>CP>1
过程能力正常
三级
1≥Cp>0.67
过程能力不足
四级
CP≤0.67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例题7] 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大小可以对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和判定()。
A. Cp>1.67;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B. 1.67≥CP>1.33;过程能力充分
C. 1.33≥CP>1;过程能力正常
D. 1≥Cp>0.67;过程能力不足
E. CP≤0.67;过程能力过于充分
答案:BCD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