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为本,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理念
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要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的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2、集中采集,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分工设计
为克服“条条”和“块块”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统计渠道不畅等原因而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应当改革基层统计数据的收集渠道,集中采集,各取所需,合理划分统计业务,即量而具体的部门统计业务和报表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及乡镇的统计机构来完成,统计部门不再面向基层收取统计数据,只对上述各部门搜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监督、上报等工作。这样才能把政府统计部门从繁琐的具体数据中解脱出来,集中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以抽出更多精力专门执法。
3、深化改革,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力度
统计单位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力度,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到实处,为统计人员及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落实,把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同志,特别是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员安排到统计岗位上,对兼职过多的统计人员给予适当减负,对落后的设备予以更新;要确保统计工作任务的落实,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各项统计工作,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能动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目的。要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及时组织安排建立统计台帐,及时完成统计报表资料收集、填写与报送工作,要保证统计报表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