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应有全局观和时代观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那么什么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全局观、时代观呢? 
    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意思就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资源,如何保证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土地开发整理实质上就是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一种行为。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肆意浪费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以留下难以挽救的损失。 
    科学高效开发的观念。目前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还处在边实践边摸索的阶段,在编制规划、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申报批复、资金的使用管理等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科学或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我们要有全新的观念,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科学地、具有前瞻性地编制土地整理的专项规划,制订好年度开发计划,同时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土地整理要追求长远的利益和效应。另外,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材料的审核以及批复等管理手段也应尽早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国土部门尽快的引进高科技设备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土地整理工作的高效高质。 
    系统论的观念。系统论观点认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相加。人类接触以生存的地球及区域环境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在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大系统中只是一个子系统,它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权属管理、建设用地审批等工作紧密相连。同时,土地的开发整理与国土资源部门的一些外部环境也息息相关,如与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和农村发展等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对土地整理效益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而应从更长远的、更系统的、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它给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生态效益的观念。上面已经提到,土地整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在开发整理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整理。历史上由于不考虑土地整理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惨痛教训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如长江流域的湖南洞庭湖中心的一个小村庄——西畔山洲垸,过去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致使长江流域的蓄洪区越来越小,洪水却越发越大,越发越频繁,致使许多昔日富有盛名的“鱼米之乡”都成了洪水肆虐之地。而今,人们终于认识到湿地是最具价值的地球资源,开始实行退田还湖,使“鱼米之乡”呈现多元的生态景观。 
    市场机制的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运行,中国土地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日益趋向于市场化。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当中,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要深入考虑和分析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要建立和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机制、政策、法规,要统筹兼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整理开发中的基础作用,以达到土地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利用。 
    法制的观念。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行为作了规范,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在国外也是少有的。法律法规是我们行动的依据,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利用土地资源时都必须依法而行。 
    为民服务的观念。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更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时候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要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建设,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只有这样,土地开发整理才能得到农民的欢迎与支持,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充满活力、保持持久性。 
    信息管理的观念。土地开发整理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调查了解及土地权属的全程管理、有效的土地动态监测数据,也离不开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时必须利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信息、地籍管理资料以及相关的经济发展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等等。由于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数据管理、更新与辅助决策等方面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至今未形成一个上下左右联系、纵横交错的完整有效的土地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因此难以为政府提供现实性强,可靠程度高的土地资源开发决策依据。所以说我们应该有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管理信息的现代化观念,尽快建立土地整理相关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能力的建设。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