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复习指导-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3页

2.4.3(掌握)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2.4.4(掌握)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在保持总量平衡,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1)要以自主刨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3)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4)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2)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3)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3)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5)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5)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6)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7)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6)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3)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7)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积极促进社会和谐;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5)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6)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7)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例题4.“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 )

  A.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1年翻一番

  B.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D.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E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F.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答案:B、C、D、E、F

  例题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内容包括()

  A.加快乡村道路建设

  B.发展农村通信

  C.继续完善农村电网

  D.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E.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答案:A、B、C、D、E

  例题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 )

  A.开发节约并重

  B.节约优先

  C.预防为主

  D.综合治理

  答案:A、B

  2.5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

  2.5.1(掌握)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区域规划就是对跨省区地域的规划,是国家级发展规划的具体化,是国家级发展规划总系统中的子系统。

  在“十五”计划时期,针对区域发展的新态势,我国提出“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整体战略部署,实行符合各地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的区域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要继续坚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1)东部地区的发展格局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省(直辖市)。

  “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优势,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要走在前面。

  (2)中部地区的发展格局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

  “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中部崛起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3)西部地区的发展格局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西部大开发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要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产业布局、人才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强西部大开发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开发地区、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东北地区的发展格局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东北地区曾为国家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2.5.2(熟悉)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要根据各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针。同时要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

  2.5.3(了解)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形势

  1)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加快转移,城镇化率迅速提升。二是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密集区域逐步形成。三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四是市政建设明显加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五是城市规划的作用有效发挥,城镇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2)城镇化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城市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三是城市发展指标定得过高,盲目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五是城市建设缺乏特色,规划和管理亟待改善。

  (2)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二是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单纯考虑人的物质需求转向逐步满足人的全面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坚持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是坚持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从单一考虑自身发展转向统筹兼顾相关建设,实现城乡和区域共同进步;五是坚持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大量消耗资源、排放污染转向大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传统管理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例题7.“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要( )

  A.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C.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D.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答案:A、B、C、D

  例题8.中部地区包括( )

  A.山西

  B.河南

  C.安徽

  D.湖北

  E.湖南F江西

  答案:A、B、C、D、E、F

  例题9.中部地区的优势是( )

  A.资源和产品优势突出

  B.经济实力雄厚,

  C.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D.对外开放程度高

  答案:A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