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况阜新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管网干线敷设于1981年,热源为阜新发电厂,现负担着阜新市中心区域180万平方米的供热负荷。管网现运行参数为供水温度60℃,回水温度45℃。原管网采用架空、地沟、直埋的多种敷设方式,沿线开口支线达54处,沿线阀门为1.0MPa闸阀,补偿器为方型补偿(两处)和老式套筒补偿器。管道保温材料为岩棉或珍珠岩瓦块,外保护层为两布三油。
一期管网设计使用年限16年,已超期服役8年,管网腐蚀及附件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该区域管网现已超负荷运行,更无法满足阜新市中心区域供热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故此,对阜新市集中供热一期管网改造工程,本着改造更新和扩充能力并举的设计原则,对设计热负荷的确定,设计计算参数的选定,管道敷设及补偿方式的选择,管道保温、保温层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技术、经济分析,较好地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采集者退散
本文对阜新市集中供热一期管网改造工程技术设计的几点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以该工程为例,得出了综合经济分析结论。
二、管网热负荷的确定要具有合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1)合理性:
对管网热负荷现状的调查要详尽,周密.重点是考虑现有负荷在采暖、生活热水等方面有无增减的可能性,调查民用住宅和工业、企业单位的负荷比例,以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热指标和热负荷;
(2)全局性:
确定热负荷时应立足于整个城市热网的联网运行,重点是联网区域管网负荷的调整问题。在考虑各热源能力及相应热网负荷的基础上,不但要满足本工程管区域内的热负荷需求,同时要兼顾其他区域热负荷的增长和联网运行的调峰功能。
(3)前瞻性:
大型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15—20年,而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规划、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但要根据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来确定民用采暖与生活热负荷的逐年增长量,更要结合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作出方向性的待发展负荷远景分布规划,以便设计时确定负荷及进行管径计算。
对于大型供热外网工程,建设规模大,初投资数额大,只有从以上三方面出发,确定的管网热负荷才最为准确,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管网建成几年后,热网的输出能力就逐渐滞后于城市建设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热网的重复建设,保证城市发展。来
2、针对不同地段,多种敷设方式、补偿方式结合运用,补偿器、固定支墩等附件可节约资金180万元。
3、灵活多样的选择多种保温材料,管道保温可节约资金120万元。
以上优化设计,总计节约工程投资450万元,工程投资额降低7.3%.七、结语我们总结了阜新市集中供热一期管网改造工程技术设计中的几点体会,上述见解,难免错误疏漏,希望各位专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