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意义,会求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定义,进而结合实例与前面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分布列的性质。
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加强数学应用知识和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自我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树立学生求真务实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阐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行政
难点: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三)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进行启发、诱导、探索。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
复习引入 |
1、随机变量的定义,举例说明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补充 |
学生从已有旧知识出发,既可加深对已有旧知识的理解,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 |
||||||||||||||
提出问题 |
对于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我们不仅要知道它可能取哪些值,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它取每个值的概率有多。 实例:某射击选手每次射击所得环数是X,X的取值范围是{0,1,2,3,4,5,6,7,8,9,10},我们只有知道每一个命中的环数的概率分别有多少,才能了解选手的水平有多高
|
教师边讲边展现表格,通过对表格分析,提出问题:要掌握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必须掌握哪些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 |
通过学生感知加讨论的总结,引入新概念,非常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
概念形成 |
一般地,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值为 .X取每一个值 的概率为 ,则称表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或称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 |
强化定义的记忆,关键点提出来,学生讨论,理解深刻 |
有松有驰,让学生感觉到重点要深刻理解 |
||||||||||||||
概念深化 |
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1) ; (2) |
性质让学生思考得出,老师及时给予肯定,稍加补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
让学生明确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定义,深刻理解它的两个性质,为下面的所学知识应用做好铺垫. |
||||||||||||||
应用举例 |
例1、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命中得1分,不中得0分.已知某运动员罚球命中的概率为0.7,求他罚球一次的得分的分布列. 例2、掷一颗骰子,所掷出的点数为随机变量X: (1)求X的分布列; (2)求点数于4的概率; (3)求点数不超过5的概率. |
老师对例1点拨、指导,待学生具有初步的思路之后,教师板演,规范解题步骤.例2学生先分析讨论,理出思路,然后,实例演练.老师巡视,及时指导. |
让学生巩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定义,且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体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两个性质 |
||||||||||||||
反馈练习 |
1、教材43页 1 2、5张卡片上分别标有号码1,2,3,4,5,从中任取3张,求3张卡片中最号码的分布列. |
学生板演,老师进行课堂巡视,加强个别学生的指导. |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 |
||||||||||||||
归纳总结 |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定义和两个性质 2、如何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3、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 |
学生讨论总结 |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总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
||||||||||||||
作业 |
1、必做题:P44 A.2,3,4 B.1,2 2、思考题:(2000年高考题)某厂生产电子元件,其产品的次品率为5%,现从一批产品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件,写出其中次品数X的概率分布. |
必做题: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思考题:用于衔接本节与下一节 |
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
(五)教学反思
1、教学特点
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起点低,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教学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得到加强,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3、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下一步配以多媒体教学,会更为形象直观,优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