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主要承包市场仍然在亚洲,亚洲地区占到对外承包额的57%,其中将近一半集中在以下几个国家和地区:香港占到承包额的20%,其次是新加坡、澳门、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而欧美市场份额所占比例相当小。
自身机构庞大,信息化程度不高。中国总承包商内部组织层次设置较多,组织繁杂,信息在不同层级之间传递时会产生缺失。另外,中国总承包商对国际上各种先进软件的应用都比较晚,应用领域和熟练程度与国际上先进的总承包商还有一定差距。
缺乏复合型的国际工程总承包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十分缺乏的人才有:富有经验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通晓国际工程法律的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国际工程财务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从金融机构贷款)人员,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等。此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良好的技术管理素质难以在国外工程承包中得以发挥,甚至还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即使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实力最强的企业,其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人才问题。
如何提高总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及相关机构应从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 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要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支持总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总承包业务的力度。尽快出台《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完善管理体系,规范经营秩序。优化经营主体结构,推进资产的兼并、重组和必要的破产。政府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出发,有规划的指导、推动这项工作,减少盲目性。
积极推进国内金融保险机构的建立,完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与国外的金融惯例相比,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担保以及保险政策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在这方面应该尽快和国际惯例接轨。寻求万变的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竞争力已经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呈现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认清形势,制定可行的“走出去”战略,积极寻求扩大市场份额的途径。 企业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地增强自己在咨询设计方面的能力,并且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向高层次的总包水平看齐。有实力的总包企业可以适时地兼并一些国内或国外小型咨询设计公司,以增加自己在咨询设计方面的不足;有计划地对咨询设计人员增加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外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及时掌握最新的国际动态,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设计咨询团队。
利用各种技巧,打破市场准入壁垒。首先中国已经加入WTO,充分利用WTO成员的权利,清除有关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不合理壁垒,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其次,要善于把握国际总承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趋向,通过为国内企业在先进国家的投资提供服务,从名义上先进入市场,借机熟悉市场规则和运作模式,积蓄营销的基础,进而通过并购当地企业彻底打破壁垒。
加快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使管理结构扁平化。通过“结构公司化”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提高应对市场的反映速度。改进分配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颇高,首先,要大胆培养和选拔青年科技人员,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他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核心,以团队精神共同搞好项目管理。其次在生产国际化的今天,要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外籍雇员,这是任何一个国际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我国施工技术人员的英文水平、合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当地雇员和外籍雇员势在必行,不容回避。
提高总承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2003年11月14日建设部发出的《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具有国际与国内大型工程项目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代表了我国建筑业先进生产力水平。这类企业要围绕核心业务,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三大系统(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注册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