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规划讲义(八)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第八讲

  一、内容提要

  1、货币政策;2、证券和保险管理

  二、考试要点

  (一)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主要政策工具

  (二)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及其功能和作用。

  三、内容讲解

  第四章 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了解)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一般包括货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传导机制等要素。

  一、货币政策目标

  1.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最高行为准则。

  2.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必须借助于一些可操作、可计量、能监控的中介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影响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故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通常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

  (2)再贴现。这是指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再贴现政策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再贴现率的调整;②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并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后者通过对要求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区别性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以改变资金流向,促进结构调整。

  (3)公开市场业务。这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便卖出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以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