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2页
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从互联网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看,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不仅仅只是一场媒体上的变革,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社会生活的一股重要力量。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给社会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给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不但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还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文化,拥有了新兴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的整合以及新兴的文化的形成就合成了正席卷整个人类的文化风暴——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独特的文化形态的形成与互联网自身的特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网络文化是集大成的文化
斯拉姆被称作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在这儿我们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概念,即网络文化是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往的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同时也都具有各自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新的文化的出现并不表明旧文化的消亡,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在传媒文化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例如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好的例证。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文化形态更加丰富。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网功能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以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则对以往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威胁。网络打破以前技术的桎梏,将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书籍、音像等所有的优点、长处和功能都集于一身而加以用之。无论是在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速度方面,还是在信息的存储量和信息的表达方式方面,都是以往的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在网络自身海量信息存储功能和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庇护下,网络文化才具有了这种优越性,从而使其技压群雄。
(二)网络文化是一种无界的文化
网络文化的形成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和地域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新的交流文化时代。从尹韵公教授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全球同步的文化。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强力推动下,网络把各个不同文明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6]。互联网的超时空、跨地域性特点使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无界的文化。截至目前,也只有网络文化这种文化形态能够打破不同文化的地域性和时空观,从而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
(三)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和全民参与性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质,不论是什么人,什么样的地位和学识,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一点的展示,我们能推敲出文化话语霸权的转变:即由精英阶层保持话语霸权到平民拥有话语权。这一转变让大家看到了网络文化享有的平等性(事实上是不平等的,虽然人人可以参与,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等的限制,文化的话语霸权还是掌握在精英阶层手里。这里平等享有是相对的)。
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则主要通过博客文化、论坛BBS文化等来体现。开不开博客,写些什么内容,都是由网民自己决定。尤其是内容的提供方面,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就在网民一系列自主的决策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网络文化强势发展
网络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地推广和普及,以及技术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开发。目前网络和手机的发展劲头强劲(我国的网名2006年已经超过了1.3亿人;报载,2007年全球将销售十亿部手机),这势必带动网络文化的强劲发展。网络文化依附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那么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将会造就更加灿烂的网络文化。
三 、网络文化的功能
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功能、沟通交流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消遣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网络文化的这些功能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重要地位。其中传媒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网络文化的传播信息功能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之后的第四媒介,他所承当的传媒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网络文化作为依附网络而存在的特殊的媒介文化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网浏览新闻已经日益成为上网人群的一个习惯。据调查显示,我国有66%的网民上网浏览新闻。这也正说明了网络文化传媒功能的强化。
(二)网络文化的民意汇集功能
网络文化在民意汇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利用网络回答人民的提问,温总理网上听民意这一点就很好的体现了网络汇集民意的功能。
(三) 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
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在我国表现的尤其突出。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看综艺节目、聊天等都成为现在人们上网娱乐的重要内容。这种大众娱乐一方面带来了一些好处:对一些人来说缓解了压力,让其心情愉快,又无形当中受到了文化的感染或者是熏陶。但是,也出现不少的问题,例如“网瘾少年”、沉迷游戏而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所以我们更要客观看待网络文化的各种功能。
记得电视剧《风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成也风云败也风云。网络文化功能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果这些功能运用发挥得当,那么就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和破坏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