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4页
故事二 捉摸不透
一个月过去,模拟战场结束,终于走入实战。虽然准备比较充分,但还是有些紧张。现场严肃的气氛加上考官严肃的眼神,让人感觉连空气都是冰冷凝固的。
考生每两人一张桌子,3张桌子摆成缺了一边的正方形,考官们的桌子在缺口处拉远些,估计是便于全盘观察。
考官首先宣读了面试规则和程序,然后特别强调:“大家讨论发言时要面向小组成员,而不要看着老师。”
这一点让我在面试后懊悔了好久,因为我在英语发言时可能是怕老师们听不清,所以无意识地就盯着一位老师讲开了,而那老师也就盯着我看,等我意识到这点,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大半。
英语是我们的弱项,尤其是进行专业的案例讨论。6人中有两个有外企背景,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多承担了责任,在冷场的时候,好救大家一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这里,大家荣辱与共。小组的成功就是每个人的成功,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那么吃亏的,也将是全体成员。
尽管大家小心翼翼,但还是险些出了大问题。一名男生不知是否出于无意,居然将事先已被大家否定的观点又提了出来。进入考场前,大家有几分钟聚在一起认识彼此和讨论观点的时间,已经约定好了讨论的方向。
我当时心里一急,恨不得马上打断他,但这样做不仅会扣自己的分,还会让整个小组更不利。于是,待他发言结束,我赶紧接上去将其观点巧妙“镇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他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图,纷纷表示同意。乾坤顺利扭转,大家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半个小时后,要摆结论了,我便先发制人,发挥自己的强项,言简意赅说出了我们的结论,并指出依据。其他考友各自作了补充。最后还剩一点儿时间的时候,我们委婉地将机会让给了整场比较沉默的一名考友。毕竟整个小组的力量和表现均衡也是小组得高分的保证。
面试结束,大家似乎都对刚才的表现较为满意,兴奋地谈论着。而我除了“看着考官”这点留有遗憾外,整场的表现自我感觉也不错,虽然淘汰率有50%,但隐约觉得自己能上。
遗憾的是,几天后,“黑色电话”还是出人意料地打来了。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几个死党,才得知我们居然全军覆没。大家都大声抱怨这种小组讨论不合理,怎么不明不白就落选了。似乎也总结不出失败的原因,看来,对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还应该再多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