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思维性原则
这是在设计公务员考录面试试题时,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设计和编制公务员面试试题时,应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导向性,以及现实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热点问题和与应聘职位、职业相关的思想、政策性强的试题,以避免那些格调不高、内容庸俗,甚至与大形势、大的政策路线相背离的问题。提出思想性原则,主要目的是测量作为国家公务员对当前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能力、政策运用能力,思想意识自我辨析、校正能力及现实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和思想政治上的进取精神,而这些素质对直接代表政府形象、直接运用党和国家的方针与政策于行政机关工作中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面试试题与考生综合素质相适应原则
这一点强调的是考生面试的适应性问题,它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面试试题要与考生的程度相适应。这里讲的“程度”是综合素质的概念,包括考生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程度等。例如,我们对一个大学刚毕业、缺乏社会经验、20岁出头的年轻人确定面试内容,自然应当与已在社会工作多年的30岁左右的成年人有所不同。
(2)面试试题要与工作岗位的阅历要求相适应。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后,对国家公务员实行职位分类,原则上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条件的人,就要选什么条件的人,这就是要求经面试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能够具有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并且能够适应工作内容增多偏难的情况,具备发展潜力。因此,面试内容应当满足工作岗位的现实与未来的要求,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等弊端发生。
上述两点只是一般地强调了考生面试的适应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认真研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把面试试题设计得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8、面试试题新颖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原则
为提高试题的效度,应该注意材料新、形式新、观念新、内容新,避免重复特别是简单反复,以便于测评考生某些素质的真实水准。但这种新颖、新异、新奇要与富有启发性结合起来,从而促使考生的近似的联想和对比联系进入活跃状态,不至于拘束与紧张,切实挖掘其潜力而表现其应有的素质。
在福建省1996年首届招考公务员和党的机关工作者的面试题目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孙中山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拿破仑却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你对此加以评析。”该试题构思新颖,从考生对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评价中,可以比较好地测评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生观、价值观、诚实态度和进取心。
9、可行性原则
面试是短时的抽样测评,不可能面面俱到。灵活性、应变性的题目不宜过多过杂;难以测试的题目,如政治立场、道德品质至多列为参考项目。在模拟操作试题方面,既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超负荷进行。可行性原则也包含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不难找到高素质的公务员,因而竞争激烈。有的地方却不然。因此,内容深浅难易要顾及考生情况,不宜一味求新求异求难。
如果录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应着重一般素质(尤其是发展潜力)的测评;如果竞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专业工龄,可着重进行特殊素质的测评。因此,对不同类型的考生在项目的权重分析上可考虑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