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请联系实际谈领导干部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监督?(或为什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制定《反腐败法》作为一号提案?)
【解析】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社会属性通常是也应该是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作为漫长的进化史中形成的自然属性即本能,有着天然的有时难以抗拒的力量,如果不是经常自重自省、自为自律,即使是德高望重、善于自制的人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偶然作出令人惋惜的举动。历史和现实的无数触目惊心的事例一再表明,不受监督,必然腐败。领导干部应从理论高度上搞清为什么必须自觉接受监督,高层领导更应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进行阐发。
本题答案要点如下: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对公务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是否依法执行公务的监督就成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
(2)监督行政不同于行政监督的概念,它是指有权的监督主体对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政的监督,这些主体包括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这种监督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并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这种监督。
(3)领导干部还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包括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朱钅容基接见《焦点访谈》工作人员时公开表示主动接受监督,应该成为各级领导者的榜样。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就是负责的公仆。主仆关系不能颠倒,不能提出为民父母官或为民作主之类的封建主义清官良吏的口号。足见,他们接受监督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当然,领导者也是主人,他们也有权监督别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不可能也不应该有凌驾法律的超人,人人都是监督的主体,也都是监督的客体。
【例3】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或接受过哪些特殊培训?
【解析】对这个问题你一定要如实回答。如果你大学的专业和你应聘的职位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没有参加过什么特殊培训,但是你可以明确表示你对所应聘的职务非常感兴趣,你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弥补以前所受教育的不足。
【例4】你在大学对哪些课程最感兴趣?哪些课程学得最好?
【解析】对这个问题,不仅仅只回答对哪些课程最感兴趣,还要简要说一下为什么最感兴趣,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比如,为你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拓宽了你的知识面;让你学到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同时你还应简单概括一下这门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让主考官看到你确实修过这门课,而且确实从中有所收获。绝对不要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仅仅简单给出“是”或“不是”的回答。
【例5】请谈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
【解析】时事问题,在笔试的政治试卷中经常出现,在面试中也不乏此问题。然而,近几年在青年人中,不少人对时事特别是时事政治不太感兴趣,甚至许多年轻人连看报的习惯都没有。为了应付笔试,匆忙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条文。笔试结束,时事政治方面的东西也就在记忆中烟消云散了。当面试中问到时事政治方面问题时,惊慌失措、不知所云。
如此看来,有志应聘新工作的人,应养成读报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当然这不是说平时对报纸上的时事问题有文必读、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它来增长知识,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面试中主考官问你时事方面的问题,不过是了解你对国家大事和社会重大事务是否关心,是否注意,进而了解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也是测试你综合分析能力的方法之一。
即使你平时不愿读书看报,为了面试成功,也应在参加面试前仔细阅读近期的有关报纸。对其中一般性的文章、消息可以看过了事,重要的要细心阅读。所谓重要一般指国际、国内政治方面的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以及与你报考的单位有关的。另外,对一些特写,也应引起重视。假如你报考地质局,你就应注意近几年我国地质科研方面的重大新闻。
如果阅读中能对这些文章、消息加以分析,并以自己的看法加以判断,就更有益了。这样,当主考官问到时事问题时,你不但能对答如流,而且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回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例6】询问一些专业术语和有关专业领域的一些问题。
【解析】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尽你所能更详细地解释这些专业术语,回答有关专业领域的一些问题。
【例7】询问一些专业领域的案例,要求其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这类题不仅可以测定应试者的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测定其分析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回答时,除了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外,还要注意组织自己的语言,使回答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既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四、自我测试
1、你最喜欢读哪些类的书籍?
2、你常读什么报纸?最喜欢的报纸或栏目是什么?
3、你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读书?
4、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有何感受?
5、你每月用于购买图书的费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