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网上关于面试有一些讨论。
网上有两种评论。比如说要全面、精辟、言简意赅,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求全面但求深刻,知道针对某个环节谈出足够的看与就可以了,这两种观点都有支持的人。
我会回答这两种观点都不错但也不能算对,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综合分析能力评判的时候,往往给出的题目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我要判断的是你思维的深度、广度,说得全面一些比较好。
但是如果某一个具体情景问你会怎样解决的时候,你把你的思路回答出来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追求全面讲的过多,所以说这两种观点不能说对的地方在于没有与具体的题目相对应。
前面我说了咱们不要盲目的猜测题目和要素是怎么对应的,既然不去猜测我又怎么知道回答某一个具体的题目我该全面还是不求全面求深刻呢?我只劝大家一句话,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把实际的心态放松、自然,能够想到多的就多答一些,如果这道题目想得少就少答一些。一方面时间上如果20分钟,你要正好在20分钟左右,你可以这道题目7分钟,下道题目3、4分钟都可以,不要每道题平均5分钟就5分钟,这个题目答不好当然可以少答一些,这个题目体会多可以适当多讲一些。
第一种,追问过往经历,关于什么什么事情在以往的经历当中有没有什么类似的,你是怎么做的。
第二种,情景类问题。现在有什么什么一个情况你会怎么做,这叫情景类问题,这两种问题在面试过程当中都会遭遇到,大家看相关的资料会注意到。两种问题的回答存在一定的不同策略,我们可以事后去了解。
第三种,有没有标准答案。比如说关于专业知识的面试题,这就有答案了,比如说什么是博客,有一定程度的封闭。另外,关于什么什么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比如让你组织一个联欢晚会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是开放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这是我介绍的最多、最常用使用的面试方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第三、两种面试形式:一个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一个是情景模拟。
首先情景模拟在公务员的面试当中使用的频率非常少,因为特别的费时间、精力、也费钱,我这儿就不用多介绍了。
我最后说明一个,就是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大致是什么内容?就是把若干名应聘者,一般来说是基数,5名或者7名比较合适,分一个小组,然后给这个小组发一些材料,没有负责人的情况下让小组的人员比如对资金的分类、任务的分担、干部的提拔等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考官不参与,而是通过各位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说每位应聘者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决断能力等等方面,这就是我们面试当中无领导小组讨论。这和前面的结构化有较大的差别,不是一对多,而是多对多,这个时候考生主要注意到的不要去过于和其他的应聘者进行争议,但是也不要不回答问题看大家发言,这就丧失自己的表现机会,这也是大家要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