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面试概述
一、面试的概念
面试是考官通过与考生直接交谈或置考生于某种特定情境中观察,从而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气质和性格等基本素质进行测评的考试活动。
二、面试的特点
与笔试相比,面试具有很显著的特点:
1.面试题目的确定采取试前定题和顺应式定题两种方式
面试考生面对的题目,有些是面试前确定的,有些则是为突出针对性,在考场上临时编制的。在面试中,考官根据不同考生的情况往往先提出一两个或一组试题,然后视考生回答情况提出新的试题,引导考生作出能够充分体现其素质情况的行为反应。这种视考生回答情况不断给出试题的命题方式叫顺应式定题。面试采取这两种方式确定题目,能有效地对考生的素质进行评定。
2.测评功能大
笔试主要限于考生用纸笔作答,着重测试考生掌握的知识及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面试能对考生的多方面素质进行有效测评,重点测试以下内容:一是考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否清晰、明确、简洁、富有逻辑性);二是考生应变能力(是否灵活、敏捷、快速、当机立断);三是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四是考生的有关实际工作能力(是否高分高能或高分低能);五是考生的交往能力和某些性格特征(是否内倾或外向)。
3.面试侧重于对考生进行素质评定
面试结果的评定,不把考生阐述的观点的正确与否作为第一位的指标,而是看考生的整个素质。而笔试完全以答案为依据评定考生的成绩,只要考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不论考生是真的解答对了还是猜对的,也不论考生的解答方法是否巧妙、熟练,花费的时间是多是少,都得给分。面试则是依据考生现场的全部表现,对其素质状况作出评定。它不仅分析考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而且更重要的看考回答问题的灵活性、逻辑性、应变性。
4.面试的测评手段灵活,可针对不同职位的需要进行调整。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用人考试,不同职位对人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面试可根据不同职位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手段去测评一个人的素质。它可以在方法上采用面谈法、答辩法、情景模拟法去测评一个人在某项工作上已有的和潜在的能力。也可在内容上针对不同职位,不同考生进行调整和变化,以准确地测试出考生在某一方面适应某一职位的实际能力水平。
5.能够充分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
面试是在“互动”式的气氛中进行的,考官能根据考生回答情况和考试目的,积极主动地变换测试方法和内容,考生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跟上考官的出题思路,积极地、主动地回答考官提出的各种问题。双方的努力,能够全面地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6.以主观测评为主
同笔试相比,特别是同标准化测验占优势的笔试相比,面试成绩的评定易受到主观性因素的各种干扰。
三、面试的构成
作为测评考生的面试活动,共有12个要素。即面试目的、测评项目、测评标准、面试试题、面试考官、面试考生、考生信息、考官信息、面试结果、面试时间、面试考场、面试模式。这些要素,在不同的面试活动中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但这些要素是任何一次面试都应该具备的,缺少任何一项,面试活动都不能成立。只有合理配置这些要求,才能有好的面试效果。
1.面试目的,是指通过面试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考官组织面试的目的是对考生的素质进行测评,以此作为录用合适人员的依据。考生参加面试的目的是向考官展现自身素质和优秀的方面,作为获得被录用的资格条件。
2.测评项目
测评项目,也叫面试内容、测评要素,是面试考官所要测评的考生的素质项目。目前实施的面试,主要模式是要素分解式,即设想考生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体,把这个素质有机体的构成因素列出来,再选择部分因素作为测评项目。
3.测评标准
测评标准,是衡量考生素质的因素构成是否完整、结构是否优化、功能水平高低的参照系。
4.面试考官
面试考官,是对考生素质状况进行测评和实现者。面试考官在面试中地位十分重要,其职责是提出试题、全面了解考生作答情况并据此对考生素质状况做出测评结论。
5.面试考生
面试考生,即被测评者。面试考生,与面试考官共同构成面试活动的主体。考生与考官之间是被测评者与测评者的关系。既有共同合作的一面,也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6.测评模式
测评模式,是指考官及考生相互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考官命题方式、考生作答方式及考官评定方式。通常所指的口试和模拟操作试,是面试的两类基本模式。
7.面试试题
面试试题,是面试测评过程中考官发出和刺激指令,也是对考生作出一定行为反应的要求。由于面试模式的不同,面试的试题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问答式面试中试题表现为“问题”,讨论式面试中试题表现为“议题,”演讲面试中试题表现为“演讲题目”,模拟操作试中试题表现为“模拟工作任务”、“操作要求”等等。
8.考官信息
考官信息,指面试测评过程中考官所发出的信息。最主要的考官信息,是考官对考生下达的测评指令,以及对考生的行为反应所表现的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