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5页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符号涂黑。对的涂“√”,错的涂“×”,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又永远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就是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教学也有自然属性。
3.教育是一种心理现象。
4.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又取决于教育。所以教育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5.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
6.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同时也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7.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把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8.教育应以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自我完善为唯一目的。
9.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0.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的性质。
11.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径。
12.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及时揭示学习误差,并加以矫正,使教学真正做到循序渐进。
13.从学校教育产生之日起,班级授课制就产生了。
14.如果把上课看作是信息传输,那么教师和学生都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15.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就是让学生多看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主观题部分(四、五、六大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
2.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五、综合运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有人认为,既然单纯的知识传授是没有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那么,在教学领域里提“教书育人”就是多余的了。试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2.有人认为,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德”是最重要的,在教育实践中要突出“德”的发展。请问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六、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说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