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证会计基础复习要点及经典例题(1)

发布时间:2010-01-19 共11页

  〔例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答案:ABD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3)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关系

  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计入当期利润。

  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着企业发生了费用;(例如抽回投资)

  2)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成本均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B.制造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C.自然灾害损失属于费用

  D.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答案:CD

  解析: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一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产品成本,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2)内容:经常用到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17〕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

  答案:×

  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他业务利润是营业利润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