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学习笔记(2)

发布时间:2010-08-10 共2页

导读:以下资料是湖北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各个章节的学习笔记。小编提醒考生要重视过程,不要过多考虑自己能不能考过的结果。给自己做个合理的复习安排,同时注意时间、精力和精神压力上的合理协调。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有的教材也叫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

( 核算的3个环节 )

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都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例题1•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前提的有( )。

A.历史成本计价

B.会计主体假设

C.持续经营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E.货币计量假设

[答案]BCDE

[解析]历史成本计价属于计量属性。

一、会计主体(站在谁的角度)

1、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人)。

(1)会计主体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母公司、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强制要求会计核算的;

(2)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集团、分厂、车间、事业部、办事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一般是根据内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

2、意义

(1)将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注:所有者,即股东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如,审计查出某公司的凭证中有小孩儿入托费,公司理由是培养苗子。当然这是属于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经营活动。

(2)将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如,前面提到过的例子,甲销售给乙一批材料,甲做销售处理,而乙做采购处理。

总之,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个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题2•判断题】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

[答案]错

【例题3•判断题】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

[答案]错

二、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如,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并按期(假如按5年)提折旧;否则,固定资产只能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要把未提取的折旧在清算前全部分摊。

例题:某一房地产经纪公司06年3月花50万购入一辆轿车。

这50万早晚是企业的费用,但肯定不能全部一次性的算作3月或4月或06年的费用,因为正常来说这车怎么也得用几年。假如平均按5年分摊算费用,即折旧费。买时的50万即历史成本。到08年3月由于市场不景气,准备关掉进入清算程序,则这辆车就不能再以50万核算,而要看它能卖多少钱,相当于可变现净值;当然,也不能再按剩下的3年平均提折旧,而是要把未提取的折旧在清算前全部分摊。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