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规律

发布时间:2010-01-19 共2页

  当被调整的02表项目与01表少数非现金项目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时,则比较适合使用差额调整法。如“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成本”这两个项目的调整就非常适用,它们涉及的01表非现金项目主要有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中的货款部分和“存货”项目,其中“存货”项目涉及材料、商品和成本等众多的会计科目,编制调整分录时要密切注意这些科目。其他被调整的02表项目较少运用差额调整法。
  第二,总额调整法。将02表被调整项目按权责发生制所归集的总额,全部视同现金事项,调整为有关现金流量。
  如《指南》一例中“管理费用”的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8,000   (被调整项目的总额)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其他)        158,000
      (全部调整为现金流量)
  总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一般也不是最终的现金流量,如上例确认的管理费用现金流出158,000元,在后面调整“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坏帐准备”、“累计折旧”、“应付福利费”和“应付工资”项目时,将被分别冲销10,000、60,000、900、20,000、2,100和15,000元;在后面调整“产品销售费用”项目时,还会增加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20,000元。
  总额调整法对02表被调整项目的总额全部视同现金处理,不直接涉及到01表的非现金项目,在后面的调整中,主要是第二阶段,如涉及被调整项目的非现金事项,就必须调整相应的现金流量,实质也是对总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进行“纠偏”。后面的调整不会再次涉及被调整项目的现金事项,因为这些内容已经在总额调整法中一并进行了调整。  当被调整的02表项目与01表较多非现金项目存在一种不太稳定的对应关系时,则比较适合使用总额调整法。如02表“管理费用”这个项目的调整就非常适用,而其他被调整的02表项目则较少运用。
  差额和总额调整法都避免了复杂的连锁式业务跟踪分析,使调整分录的编制简单化,但却由此而产生了前后有关调整分录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在后面的调整分录编制中,总是要时刻关注这些采用差额和总额调整的项目,随时注意“纠偏”,否则就会导致调整的重复或遗漏。
  第三,对应调整法。分析被调整项目发生额的对应科目,将其中的非现金事项调整到对应科目的有关项目,至于通过这些对应科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则放到处理这些对应科目时再去调整。
  如《指南》一例中“财务费用”的调整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41,500     (被调整总额)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        20,000
      (对差额调整“纠偏”)
      预提费用      11,500   (调到对应科目)
      长期借款      10,000   (调到对应科目)
  上笔调整分录反映被调整项目借方发生额的对应科目有三个,第一个对应科目是“应收票据(货款)”,由于在调整“产品销售收入”时,运用差额调整法已将“应收票据(货款)”全部调整为借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故此处相应调整有关现金流量,以便对前述差额调整进行“纠偏”;其余非现金事项涉及的对应科目是“预提费用”和“长期借款”,用对应调整法调整到对应科目的有关项目。
  又如《指南》一例中“在建工程”的调整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628,000
    贷: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建长期资产)   150,000
      应付工资                 200,000
      应付福利费                28,000
      未交税金                 1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上笔调整分录反映被调整项目借方发生额的非现金对应科目有四个,均被调整到对应科目的有关项目。其中计入工程成本的应付工资200,000元是否在本期支付了现金,可留待调整应付工资的借方时再去处理,而不必进行业务跟踪。如本例与上笔“在建工程”调整分录相应的“应付工资”借方调整分录为:
  借:应付工资      500,000    (被调整借方总额)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职工现金)    300,000
      (调整为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建长期资产)     200,000
      (调整为现金流量)
  对应调整法可避免复杂的连锁式业务跟踪分析,降低调整分录的编制难度,因而被广泛使用。第一和第二阶段调整的大多数项目都采用这种调整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调整中将现金事项直接调整为有关现金流量,其实也是“对应调整”原理的一种运用形式。
  第四,跟踪调整法。对被调整项目中的某些事项,进行业务跟踪,将与本事项有关的一系列业务一并进行综合调整,而不是将有联系的一系列事项分割调整。
  如《指南》一例中“营业外收入”帐户记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50,000元是第17号原始业务,对该业务进行跟踪,与该固定资产清理事项有关的一系列原始会计分录有以下3笔: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00
  综合以上固定资产清理的一系列原始事项,其中“固定资产清理”帐户借、贷方发生额相等抵销,“银行存款”帐户借方发生额调整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余的3个帐户将构成调整分录的内容。根据以上分析,运用跟踪调整法编制“营业外收入”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长期资产收现)30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00
      固定资产原价             400,000
  又如前例中的“在建工程”,改用跟踪调整法编制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628,000
    贷: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建长期资产)    350,000
      应付福利费               28,000
      未交税金                1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跟踪调整法实际上是“对应调整法”的连接运用,它将进行连锁式业务跟踪分析,以一系列相关原始事项为基础,将两个阶段的调整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调整。它主要适用于涉及营业外收、支的固定资产清理事项;某些对应调整法的内容也可以改用跟踪调整法,以便一步到位调整出现金流量。其调整分录的编制难度较大,一般要控制使用。
  以上四大调整方法也就是调整分录的四大编制方法,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