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因人废言。这是指在论辩过程中,仅仅根据立论者的道德品质或自己个人对立论者的厌恶态度,而不考虑立论者的论断内容是否真实,也不根据逻辑反驳的规则和要求,就对立论者的论点加以否定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谬误。例如,有些人在批评人家的论点时,常常不是就别人论点是否真实,别的论断是否合符逻辑,而是抓住人家过去或现在的某些“小辫子”(如德行有亏,犯过某些错误之类)不放,以此作为否定对方立论的唯一根据。这就是一种因人废言的谬误。
以上四种谬误(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都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以“人”本身作为其立论或驳论的唯一根据。因而它们都是论证过程中“以人为据”的各种具体表现。
以谬误为知识点的逻辑题可以出成类比题型。举例如下:
■1908年,清朝3岁的宣统皇帝继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钟鼓齐鸣,三呼万岁,把宣统皇帝吓得直哭。抱着宣统皇帝的摄政王安慰小皇帝说:“快完了,快完了。”后来,清王朝于191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遗老遗少怪罪摄政王说,就是他在登基典上说:“快完了”,所以把清朝的江山给葬送了。
以下的哪一项与清朝的遗老遗少的手法相似?
A 这个码头坍塌,固然与建筑的质量有关,但与今年潮水过也有一定的关系。
B 这座桥被冲垮了,完全是由于百年未遇的洪水的缘故。
C 兴达公司如此兴旺发达,完全是这个公司的名字取得好。
D 暂时没有攻克这个难关,是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完全。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和选项C都属于主观臆断,犯了诉诸武断的谬误。
■王鸿的这段话不会错,因为他是听他爸爸说的。而他爸爸是一个治学严谨、受人尊敬、造诣很深、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如果以下哪项是真的,则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王鸿谈的不是关于数学的问题。
B.王鸿平时曾说过错话。
C.王鸿的爸爸并不认为他的每句话都是对的。
D.王鸿的爸爸已经老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当王鸿谈数学问题时,他爸爸的话有权威性,当讨论其他问题时,比如关于体育、音乐或生物等方面的问题时,王鸿的爸爸的见解可能与常人无异,甚至很差。因此,选项A能直接针对题干论证所犯的“诉诸权威”的谬误进行了反驳。
选B不妥。即使“王鸿平时曾说过错话”,但这次的根据是王鸿的爸爸说的。C说王鸿的爸爸不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即使对数学问题也可以这么说,这正体现了他的治学精神。但这不能成为对题干结论的有力反驳。再者,题干的结论只是“不会错”。D中说“王鸿的爸爸老了”,从某种意义上对题干结论提出质疑。但从题干的叙述中绝对没有对王鸿的爸爸在数学领域的权威性和判断能力提出怀疑。跟A比起来,还是选A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