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01 共4页
三、简答题:第31~3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32.简述我国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征。
33.简述清末司法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第34~38小题,共80分。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15分)近年来,国内发生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某法学院学生也自发组织了“冤案与法治”专题讨论。讨论中,学生甲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技不够发达,缺乏DNA鉴定等先进技术手段:学生乙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办案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人权意识,滥用权力,违反法律程序;学生丙认为,冤案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刑事诉讼制度不够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未得到有效施行,司法权缺乏有效监督。
结合上述材料,试指出并分析上述三种观点分别涉及的法理学知识和原理。
35.(15分)联系我国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36.(15分)某县规划建设一座大型化工厂,当地居民担心污染问题,多次联系本选区的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某,希望向其反映问题。刘某均以工作忙为由予以推脱,居民对此深为不满。事后,55位选民(其中有4人不属于刘某所在选区选民)联名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递交了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书面申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来联系刘某即召开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以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了对刘某的罢免案。刘某对该罢免结果提出异议。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宪法学知识和选举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联名提出罢免请求的选民人数是否合法?为什么?
(2)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理由是什么?
37.(15分)试析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38.(20分)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B3.C4.B5.A 6.C7.D8.A9.A10.D
11.C12.C13.B14.A15.C 16.B17.A18.C19.C2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BCD22.ACD23.ABD24.ACD25.ABCD 26.ABCD27.ABCD28.BCD29.ABCD30.ABD
2009年-2010年在职法律硕士真题及参考答案 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