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高考海淀一模历史卷及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2012-04-17 共4页

  39.(26分)钢铁工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重工业发展仍然缓慢。“1919年全国生铁产量为41万吨,1921年的钢产量达到7.68万吨,成为1935年以前中国钢产量的高峰。”(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到1949年,生铁产量下降到25.2万吨,钢产量也只有15.8万吨。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一五计划期间钢铁产量增长统计表”

产品名称

单位

1952年

1957年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万吨

135.0

535.0

296.6

生铁

万吨

193.0

594.0

208.0

 

  (1)分别说明建国前后钢铁工业发展状况的原因。(4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
  【参考答案】(1)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1分)战乱的破坏,政府的腐败无能。(1分)(本题难度不大,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成立之后的曲折发展,原因大概有三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期战乱、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建国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重要意义: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4分)(原因及意义,基本上是教材必修二中关于“一五计划”的直接信息)
  40.(27分)我国东、南两面濒临辽阔的海洋,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曰:“南海藩舶,本以慕化(向慕归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唐政府所征收的外贸税入,《旧唐书·王愕传》记载:“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而“两税”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
  (1) 依据图12和材料,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8分)

北京海淀2012年高考一模历史试卷答案详解

  【参考答案】(1)有关于地图信息的描述且正确。(本题基本上纯属材料归纳题,答案全部出自材料本身。)(2分)唐朝视外商来华为对大唐的仰慕,应善待外商,实行开放的外贸政策。(即“本以慕化而来……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4分)外贸税收是唐朝财政收入的重要。(即“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是唐朝的主要税收。”)(2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