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郑州市)

发布时间:2012-05-10 共5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
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
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
【解析】:(听:治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D】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③岁漕米至八百万④凿百井,皆及泉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解析】:(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解析】:(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译出大意给2分;“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置结构)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解析】: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8.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答案】: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9.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 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最是一年春好处,鲍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1)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高考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