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11 共2页
物理物理:力学和电学是重中之重武汉市教育科学院 陈继明 武汉二中 伏森泉[试卷回顾]
全卷无偏题、怪题,试题既常规又有创新,不刻意追求热点,相当部分试题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今年物理整体难度与前年接近,比去年难,区分度较高。试题稳中求变。试题的题量、题型、分值与去年一致。
[备考建议]
制定三轮复习计划预计2008年纲物理部分不会有大的变化,考生目前可以根据2007年纲复习。考生可制定三轮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现在持续到明年2月上旬。系统复习学科知识,做到逐个考点过关、逐章过关,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落实。此轮复习切忌过长、过深、过细、过难。
第二轮复习:明年2月中旬—4月中旬。本轮首要任务是把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
第三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下旬。通过物理综合复习与理解综合模拟训练,积累总结应试经验,全面提升能力,兼顾查漏补缺,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提升应试技巧。
突出主干,强化重点从今年和前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可以看出,力学和电学所占比例在75%—85%之间,而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所占比值在25%—15%之间,因此,整个高中物理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力学和电学上,尤其在力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应用上多花工夫。
对于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些看似高中物理的非主干内容,占分总比例也达到15%-25%,不能偏废。
理解基本实验,适度拓展迁移1、要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使用与读数)、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和误差分析)等方面入手,并能结合该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大胆的拓展和迁移。
2、要与知识内容的复习保持同步。第一轮复习时,应在某节内容复习完之后,及时复习该节的演示实验,复习完全章内容后及时复习该章的学生实验。
化学化学:围绕主干知识复习武汉市教育科学院 蔡玺祥[试卷回顾]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没有偏题、怪题,仍然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点,但学科内板块间的综合程度,与2005年、2006年差不多,但不如2004年。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应有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注重化学用语使用、推断题和框图题中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以及大部分选择题中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等。
试题的阅读量和书写量都不大,但思维量不少。在理解题意和阅读方面没有给考生设置障碍,相应地给予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试题难度适中,对考生规范答题要求较严,如大小写、结构式对位、答题完整性、准确性等,要求严格。
[备考建议]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能初步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既要注意全面具体,又要有所侧重。围绕化学主干知识展开复习,适当进行学科内的综合训练。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尤其是近几年高考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一些知识和内容,需要反复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
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是高考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复习过程中要把化学实验与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实验原理、步骤、条件、现象、结论(数据)、注意事项、所用仪器、实验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课本中出现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全面地复习。
适当扩展基本仪器使用功能和基本操作范围,对于常用的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不要死记硬背,关键是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此外,还要注意实验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培养安全意识。
注意扩大视野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医学、海洋资源、大气资源、生态环境等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联系的领域是进行复习和高考中的切入点,考生要将这些内容与中学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政治政治:时政热点要突出重点武汉市教育科学院 张祖涛[试卷回顾]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选材多样,设问角度灵活,所考查的知识都属于基础主干知识或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部分选择题几乎忽略了具体材料,直接切入知识点。
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如消费税调整、民生问题,熊猫烧香病毒,“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对外贸易等,都是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考纲要求,试题着力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
试题跨学科综合有了新的趋势。试题出现了回答一个问题需要调动多个学科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出现了政治和历史两个学科共用一段材料的新尝试。
[备考建议]
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把知识分为基础主干知识和一般性知识。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观点、事实及相互联系;一般性知识包括一般概念、观点和方法等。
第二轮复习以时政热点为主线展开。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时政热点要突出重点,本年度需要掌握的热点有:中共十七大召开,把握十七大的主题,关注十七大的重要决议;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关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国家宏观调控,关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注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股市、房市及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控:“四点一线”热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四点相互关联,既要单独进行专题复习,又要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产品供给,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传统文化与文化建设,关注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关联,关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关注对外文化交流。
2、开展热点专题研究。收集本专题的新成就、进展,了解中央关于本专题内容的新提法,新举措。
3、提高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不可用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用语;其次要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最后书写要认真,段落要分明。
历史历史:用文明重构知识体系武汉市教育科学院 曹松林 武汉市第三十中 刘正涛[试卷回顾]
今年的试题仍以历史问题的专题探究为主导题型,但是选择题部分更多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综合题历史部分的文字阅读量超过了1200字,且与表格、地图交织在一起,使整套试卷的难度大大增加。
与以前一样,今年的试题把时政或政策理论热点、学术热点等,通过历史问题体现出来。
[备考建议]
用文明来重构知识体系,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中,是近几年高考的发展趋势,考生应从文明演变的机制与范式、冲突与交融、文明的类型特征及发展动力,清理文明的代表成就和文明发展中的关系。
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反映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现代化理论”“从世界的整体化趋势视角出发的整体史观”等。
复习分三个阶段完成。一般来说,第一阶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网络化,重点构建以历史的阶段特征为主体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为历史主体知识“问题化”阶段,对历史知识进行专题化梳理;第三个阶段是历史知识与能力“全面化”阶段,结合时政热点、史学理论、历史主干知识等寻找历史问题的切入点。
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和答题的套路,对任何一道联系题,都可以做如下思考:为什么会提出问题,结合试题中的材料,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结合课本,梳理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然后规范答题。
地理地理:重视读图和社会热点武汉市教育科学院 余克四[试卷回顾]
今年高考地理试题有一明显的变化,就是单科综合题由1道题变成2道题,使试卷在题型、题量和试卷长度方面变化较大,考生答题量增加。全卷试题覆盖中学地理课程的“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四个板块。
试卷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难度适中。
[备考建议]
抓基础,抓主干复习备考中,必须打好基础,切忌脱离基础一味追求能力。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总体难度不大,并没有明显的送分题和课本原知识点出现,考生只要记住教材中的知识要点,照搬下来即可得分。
特别是第一轮复习,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将书本中的主干知识复习一遍。
重视读图训练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和图片去表达空间的概念。今年的高考卷地理图表有7幅,每个设问及解题都必须通过读图来解答。过硬的读图、识图能力、解题技巧及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高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重视地理逻辑思维训练高考文综卷二卷是以主观试题形式出现,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问答题,解题的基本能力都是分析、归纳和概括。只有逻辑思维顺畅,才能读懂题、读懂材料。
关注社会热点2007年的文综试题中,涉及众多社会热点问题,且采用更加隐性的方式介入,因此,考生备考中不要押题,猜题,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生物生物:切忌轻教材重资料华师一附中 魏威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付燕[试卷回顾]
今年高考生物卷继续遵循前几年高考命题侧重于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重点的考查。涉及的知识主要有:
生命活动的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稳态与免疫:细胞免疫;生态学: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谷氨酸的发酵过程),细胞与细胞工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水分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伴性遗传和遗传学的实验设计。
其中,高中必修教材内容占59.8%,选修教材内容占40.2%.
[备考建议]
非重点内容也应关注考生应关注考纲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阐述,复习备考切忌把教材放在一边,而把某一种或几种复习资料作为复习的依据。此外,对于教材中一些非重点内容(如教材中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物等),有必要给予关注。
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概念提出的条件、内涵和使用范围三个角度把握,如基因重组的概念,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性状遗传实验时,对性状重组进行解释而提出的。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和综合法。如关于染色体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复习时应该把这些知识有意识地综合起来,如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结构与功能、类型、不同生物染色体的数量、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关系、染色体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等等。
比较和归类法。比较是把相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类可以采用科学归类法和实用归类法,如细胞分裂的比较,实验方法的比较等。
概括法。如证明细胞有生命活力的事实有:1、保护作用;2、细胞的相互识别;3、食物泡的形成、细胞分泌等现象;4、有生命活力的花生种子胚不能被红墨水染色;细胞的吸收与细胞的需求有关,与质粒直径、浓度关系不大等。
系统法。可采用编写纲要,列出表格,绘制图表等。如对小麦或水稻的生命活动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提升实验应试能力实验的区分度往往体现在实验设计上。备考时首先要理解所学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其次,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并加强实验题的解题技能、技巧,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