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人物:张同学
情景回放:我和小赵同时报考了本校一位导师的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我表现得很好,小赵则出现了一些失误。可因为小赵平时就经常帮着导师做课题,与导师的关系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给了他公费待遇;而我却是自费。这年头,干啥都得凭关系,学得好不如和导师的关系好。
心灵解读:众所周知,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本科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相关课题的完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和科研能力。在做课题、论文选题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尽管小赵的复试表现一般,但因为导师十分了解小赵的能力,所以给予他公费待遇,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择优录取的方式。张同学在感到不平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这种所谓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竞争优势,自己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获得。
适度失衡是羡慕,过度失衡是嫉妒
现实生活中,心理失衡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客观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待外在和自身事物的正常情绪反应。在考研过程中,适度的心理失衡有时候是一种动力,会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完善自我;但过度的失衡就是嫉妒。嫉妒烈火一旦燃烧起来,第一个烧着的就是自己。所以,要想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健康,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有“平常心”。坦然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淡然地面对别人的成功;
其次,要相信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公平的事情在所难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再次,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与父母或要好的朋友交流,将心中的不顺畅一吐为快,或者寻求专业人员的咨询与帮助。
生命是一种平衡状态,我们必须保持这种平衡而不是打破平衡。所以,在忙碌的同时,一定要精心聆听并呵护自己的心灵,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坦然、从容地走在考研路和人生路上。
小贴士
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
1、对自己不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实现,是自寻烦恼;对自己要求十全美,有一点瑕疵就会自责,也是自我伤害。把目标和要求限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自然会舒畅。
2、不要处处与人争斗。处处与人争斗,会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3、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是人之常情。但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也不必大失所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4、暂离困境。受到挫折时,暂且将烦恼放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退一步,海阔天空。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的时候,适当表示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
7.找人倾诉烦恼。不要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适当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8.帮助别人做事。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还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积极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10.知足常乐。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