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发布时间:2011-10-18 共2页

  第三节 腭的发育

  一、腭的发育过程

  腭指介于口腔和鼻腔之间的组织。胚胎早期原始口腔和鼻腔是相通的,腭的发育使口腔和鼻腔分开。由两个突起发育完成:前腭突(原腭)、侧腭突(继发腭)

  嗅囊:第6周时,由于侧鼻突、上颌突向中线生长,将中鼻突的两个球状突向中线推移,并使其相互联合,使鼻凹外口不断抬高,变成一个盲囊,称嗅囊。以后由于嗅囊深部各突起联合部位的上皮变性,嗅囊延长,最后与口腔相通。

  前腭突(原腭)的发育:

  第6周时,在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侧腭突(继发腭)的发育:

  第6周末 ,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向原始口腔内各长出一个突起,称侧腭突。

  最初向中线生长,由于舌窄而高,几乎充满了原始口鼻腔,并且与发育中的鼻中隔接触,所以侧腭突很快即向下或垂直生长,位于舌的两侧。

  第8周,由于下颌骨长度和宽度增加,头颅抬高,舌的形态变为扁平,位置下降,侧腭突转向水平方向并向中线生长。

  第9周时,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逐渐联合,中心留下切牙管或鼻腭管,为鼻腭神经的通道。同时两侧腭突在中线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

  二、腭的发育异常

  腭裂(cleft palate)

  颌裂(cleft jaw)

  腭突融合线处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第四节 舌的发育

  一、舌的发育过程

  起源:第一、二、三、四鳃弓

  突起:侧舌隆突、奇结节和联合突

  第4周时,第一、二鳃弓在中线处联合。同时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突起,两侧两个较的侧舌隆突和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一个较小的奇结节。

  第6周,两个侧舌隆突生长迅速并越过奇结节,在中线联合,形成舌的前2/3即舌体。奇结节由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第4周同时,第二、三、四鳃弓的口咽侧,奇结节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联合突。主要由第三鳃弓形成。以后,联合突向前生长并越过第二鳃弓与舌前2/3联合形成舌的后1/3即舌根。

  联合线处形成一个浅沟称界沟(sulcus terminalis)。

  舌体表面被覆外胚层上皮,舌根表面被覆内胚层上皮。界沟所在部位就是口咽膜所在位置。

  甲状舌管(thyroglossal duct):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底部正中线(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伸向尾侧的盲管。第7周时其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此后甲状舌管逐渐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但在其发生处的舌背表面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位于界沟的顶端。

  第7~8周时舌肌长入。舌肌来自枕部肌节,同时有神经纤维进入。

  第11周左右,舌背的菌状乳头开始分化,稍后是丝状乳头发生。味蕾约在14周开始发育

  二、舌的发育异常:

  分叉舌——罕见。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正中菱形舌——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椭圆形或菱形红色区域。舌乳头呈不同程度萎缩。以前认为是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余。近来证实与局部慢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链球菌感染有关。

  异位甲状腺——舌盲孔附近的粘膜下、舌肌内,也见于舌骨附近和胸部。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未退化或部分上皮残存可形成。

  (网站收集整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