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共14页
穿 山 甲
【功效】 活血消�Y,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第十九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学习目标: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功效、使用范围。
2、掌握:半夏、天南星、禹白附、旋覆花、川贝母、浙贝母、瓜萎、桔梗、杏仁、紫苏子、百部、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熟悉:白芥子、白前、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昆布、海藻、黄药子、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礞石、紫菀、款冬花等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掌握下列各组药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点:半夏与天南星,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竹茹、竹沥、天竺黄,苦杏仁与苏子,桑白皮与葶苈子。
一、概述:
【性能特点】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
【性能功效】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使用注意】1、温燥药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2、寒凉药性的清化热痰药 ,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3.咳嗽兼咯血者,不宜用强烈而有刺激的化痰药。
4.麻疹初起的咳嗽,不易止咳,以免影响麻疹的透发。
【分类】 本类药分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有的兼能消肿止痛。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多如肺经,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味咸,兼能软坚散结。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分别具有宣肺止咳、清肺止渴、润肺止咳、降肺止咳、连肺止咳及化痰止咳之功。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之证。搜集整理
二、温化寒痰药物:
半 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燥,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最善祛脾胃湿痰。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证。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①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②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③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用量用法】 5~9g。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不同炮制品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化痰消食,竹沥半夏清化热痰。
【使用注意】 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热痰、出血证等忌用或慎用;反乌头;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天南星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善祛经络风痰,药力颇强。既能燥湿化痰,治顽痰;又能祛风止痉,治风痰诸证及破伤风;还能散结消肿而止痛,治痈疽、瘰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