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吉两省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评估结论的分歧,将直接影响试点扩大后实施方案的走向,其深层因素仍然是现实的财政压力
到今年5月,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启动已近两年。目前,财政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对两省试点情况进行评估,但意见却不能统一。这意味着两部门对于养老保险做小做实个人账户试点进一步扩大将采取何种方案,亦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今年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继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之后,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扩大到上海、天津、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新疆八个省、区、市。目前,八省市实施方案正陆续上报,但究竟按何种方案实施,还要等待国务院的审批
2001年,辽宁成为中国首个做小做实个人账户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其后两年,即2004年,试点扩大到黑吉两省。相比之下,辽宁方案和黑吉方案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但具体操作模式大相径庭。因此,试点扩大后,具体实施方案须在辽宁模式与黑吉模式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也正因为如此,对两省试点的评估备受关注。
2005年底,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的评估工作如期启动。根据总体要求,评估应当涵盖做实个人账户的主要做法,个人账户的记账情况,做实个人账户基金的归集、支付、管理、计息、转移、保值增值等问题。
今年4月19日,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有关人士听取了专家组的评估报告。据《财经》了解,评估报告对黑吉两省试点提出了相当尖锐的意见,认为两省个人账户并未真正做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倾向于这个结论,财政部则有不同意见。
对黑吉试点的评估若无定论,下一步试点方案的方向亦无从确定。对此,国务院作出批示,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共同出具一份报告,将各自意见和对试点实施方案的设想分别作出说明,由国务院最终定夺。
补缺口还是补账户?
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分歧焦点,集中于对做小做实个人账户的财政补贴方式和基金的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即养老保险基金由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共同构成。统筹账户以当期职工部分缴费支付当期退休人员部分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其个人缴费形成积累,未来按照账户积累资金总额向其支付养老金。这本是相当现实的制度设计,可是,由于老龄化趋势导致退休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加之以往制度体系下养老金欠账无法厘清,致使统筹账户每年均存在巨大支付缺口,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基金来填补统筹账户支付缺口,因此形成了巨额空账。
做小做实个人账户就是为了填补空账,杜绝未来支付隐患。因国家财力限制,账户只能做小,以小账户来做到做实。即降低个人账户中缴费工资比例,所缴费用与统筹账户缴费基金分账管理,全部形成真实积累。
可是,一旦个人账户不再被挪用,统筹账户当期发放缺口必然重新显现。改革的核心在于做小做实个人账户后,当期养老金发放缺口由各级财政给予巨额补助,以避免挪用个人账户基金。但是,各级财政补助究竟是补统筹基金发放缺口,还是直接补个人账户,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意见相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