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宪法
内容讲解: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 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理解宪法与其它部分法的关系)
(二) 宪法的特征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
(2)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具有三层含义:
一、 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要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
二、 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或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三、 是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 宪法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基本法”。
综观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权利通常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例举式。(我国采取此种方式)
另一种是限制式。
3、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是国家的“政治法”。
所谓政治力量的对比,首先是阶级力量对比。具体表现两个方面:
一、阶级力量强弱的对比关系。
二、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2005真题: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体表现在( )。
A.一切规范性文件都要依据宪法制定
B.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被撤销或宣布无效
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D.宪法是我国执政党意志和政策的体现
答案:ABC
考题: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主体中可以提出宪法修改有效议案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答案:BC
(三) 宪法的分类
传统上,资产阶级学者根据宪法的某些外部表现特征,对宪法做了如下分类:
(1) 按照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的类型,可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2) 按照宪法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3) 根据宪法修改程序、可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4) 按照宪法制定主体可分为钦定宪法 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14.按照宪法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 )。
A.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B.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C.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D.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答案:D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指导思想
1、了解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
2、 了解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正案即1988修正案、1993修正案、1999修正案、2004修正案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 一切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 即 :人民主权原则
2、 保障公民权力和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即:基本人权原则
3、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 即:法治原则
4、 民主集中制原则 即:权力制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