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20 共2页
⑹保密期限
根据1990年9月国家保密局第二号令发布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三条的要求: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
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保密期限自制发文件之日起开始计算。
⑺紧急程度
文件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限时送达”三种,是对文件运转时间的要求。反映在电报上分为“特急”、“加急”、“平急”。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收文机关的特别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随意提高文件的紧急程度,试想:如果所有文件都注明是“特急件”,收文机关对这些文件需要一件一件处理,反而会把真正的特急件耽误。所以,对文件紧急程度的标注,必须严格掌握,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
3.行文部分
行文格式包括文件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无正文说明、附件说明、发文机关和签署、印章、发文时间等。
⑴标题
公文的标题是公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公文格式的首要内容。标题的作用(4个作用):
①标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标意,即用简洁、概括的语句把一份文件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地表现出来,使人一看便知道是一份关于什么问题的文件。如果公文没有标题,密密麻麻一大篇,就会给公文处理带来困难,影响机关工作效率。
②有了标题,可以避免淹没大事、要事、急事。公文有轻重缓急之分,一般可从标题反映出来,如果公文无标题;就会耽误一些急办公文的处理。
③有利于文件登记、传递、编立案卷、公文汇编以及电脑的输入和检索。
④有利于档案的利用。公文立卷归档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没有标题,就难以及时、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件。
⑵标题三要素
标题三要素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事由)和文种三个部分。
①发文机关名称。发文机关名称必须是法定的全称或通用的简称。用固定文头的公文,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②公文主题(事由)。文件标题是对文件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标题拟写中技术性最强的环节之一。过去办公的人有句俗话,叫做“公文写到老,摘由总难好”。可见其难度之大。
标题的拟写应当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原则,必须具有确定的、真实的、严谨的概念,不允许有任何可以任人想象和不确定的含义。拟写文件标题必须坚持准确、简明、规范的原则。
在有些单位的文件标题中,事由不准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事由表达不准确。
事由不能概括文件本身的内容,如某施工部队上报一份请示,题目叫《关于尽快修复三号公路的请示》。光看题目,难以猜度究竟是要求上级尽快修复公路,还是要求上级批准他们修复公路的计划。一看正文,才知道是要求上级与地方交涉,迁走三号公路两侧的几个堆料场,以便公路整修畅通。这种文题不符的情况,容易贻误工作,若改成《关于要求地方迁走三号公路两侧堆料场的请示》,就比较切题。
二是遣词造句不准确
由于遣词造句不准确,导致事由含糊不清,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如水电部、公安部1983年9月23日发出的《关于严禁在农村安装电网的通告》(198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报》第22号第1035页),按标题理解,中国广大农村被一律禁止安装电网。这就不符合农村的实际,从文件内容来看,安装电网是允许的,但必须经过批准,只是对农村安装电网的用户作了必要的限制。所以这个文件的标题最好改为《关于限制在农村安装电网的通告》或者《关于严禁在农村私自安装电网的通告》,比较合适。
⑶文件标题的三种表现方法
①直接把发文目的表现出来。如最近中共中央转发中纪委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两个条例,都直接表明了发文目的。
②指出文件内容涉及的范围。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其中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只是指出了文件内容涉及的范围,没有表明具体的发文目的。但它已告诉人们文件说的是什么范围的问题,可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从而主动地去了解发文目的。
③概括文件的主要内容,间接表现发文目的。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既概括了文件的主要内容,又间接表现了发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