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秘书制度的建设
制度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制度是指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广义的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制度的形式也分为成文制度和不成文制度。所谓秘书制度,即狭义的制度,包括秘书工作制度和秘书管理制度。秘书制度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即惯例)。加强秘书制度的建设,实现秘书机构和秘书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秘书工作制度的建设
秘书工作制度,就是秘书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秘书工作的制度化,是秘书工作“三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性文件规定,现有成文的秘书制度有:保密工作制度、公文处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制度、督察工作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还有许多不成文的秘书制度:如协调工作制度、会议工作制度、接待工作制度、值班工作制度、通讯工作制度等。这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秘书制度,仍有一个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其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相关链接:
企业部分秘书岗位工作职责
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面领导办公室工作并具体主持行政事务工作;
2.召集公司办公室每周例会,制定每周工作计划;
3.审核批准公司1000元以下行政费用开支报告;
4.审核上报公司1000元以上行政费用开支计划;
5.负责公司防火\防盗及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6.公司员工及住房管理;
7.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签章及公司法律事务协调;
8.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编制管理;
9.对外联系的工作计划制订与实施.
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1.按合同实施物资采购和小型用品采购;
2.员工午餐的具体安排;
3.电话费缴纳;
4.环境卫生管理;
5.外来宾客的住宿安排;
6.车辆年检、年审、保险、维修的具体办理及与管理部门联系;
7。办理公司员工暂住证及与治安委员会联系。
8。其他工作配合。
前台文员岗位职责:
1。交换机电话转接;
2。传真收发与登记;
3。前台接待、登记;
4。来宾引见、招待、接送;
5。打 监督与考勤汇总;
6。请假及加班申报单的保管、汇总、造表;
7。锁门、电梯管理、检查灯光和门窗;
8。报刊函件收发及报纸的整理保管。
(二) 秘书管理制度的建设
秘书管理制度,就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秘书机构共同遵守的人员聘用和管理的规程或行动准则。秘书管理的制度化,是实现秘书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的秘书管理制度,曾于80年代有过相关规定,但尚不具体和明确,至今仍沿用着许多不成文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和秘书管理的惯例,秘书管理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秘书的录用、考核、奖励、升降、任免、培训交流等制度;二是按工作岗位制定的工作责任制度;三是目标管理制度。
相关链接:
目标管理方法的优点
责权明确 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社会组织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中,明确责任,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组织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组织整体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组织整体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社会组织工作成果。
强调参与 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社会组织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员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 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重结果 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社会组织和每个员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人事考核和奖惩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三、秘书机构的改革
秘书机构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的改革一样,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适应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秘书机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原则,其改革包括:
(一) 规范机构名称
秘书机构名称是秘书机构职能的反映。本着名副其实、准确统一的原则,对于秘书机构名不副实、令人费解或容易误解的名称,应逐步淘汰;对于名实相副、准确无误并沿用至今的名称,应予以保留;对于适应新形势、反映新职能并为公众认可的名称,应予以认可。
(二) 调整秘书职能
秘书职能是秘书工作任务和功能的统称。合理地划分秘书职能,是秘书机构设置的重要内容,也是秘书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秘书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秘书工作的“三服务”(即为党中央服务、为各级党委领导工作服务、为人民服务)、“四个转变”(即从侧重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从单凭经验办事转变为科学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力争主动服务),就是秘书职能的新发展;过去不曾有的或不够突出的秘书职能,现在应运而生了,如辅助决策、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督促检查等;过去如档案管理、后勤管理等职能,已予以摈弃。
(三) 变更秘书机构
由于秘书职能的变化,秘书机构也应相应变更。秘书机构的改革,一定要充分反映秘书职能的变化,按照职能去设计机构。秘书机构的变更,大体有三种情况:
(1)新建某些秘书机构。如党政机关办公部门设立的信息处(科)、督查处(科)、调研处(科)等;
(2)合并某些秘书机构。如有的办公部门将文书工作机构与保密工作机构合并成秘书处(科),把信息工作机构与凋研工作机构合并成信息调研处(科)};
(3)撤销某些秘书机构。如有的办公部门撤销了沿袭多年的第一办公室、第二办公室、第三办公室……,又如有的办公部门撤销了原有的文书处(科)、文保处(科)……。
秘书活动的开展和秘书工作的运行,离不开秘书机构的环境。研究秘书机构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秘书机构的概念、性质及作用,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组织模式、布局方式等;秘书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是秘书机构研究的新课题;这些都是秘书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了解秘书机构诸要素(即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人员编制和组织关系等)的逻辑关系,可有效实现秘书工作目标,履行秘书工作职责,改善秘书工作环境,使秘书工作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领导工作智能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