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出口增长强劲,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改善。2006年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278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377亿元,同比增长26.6%;软件产业实现收入1901亿元,同比增长26.2%。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4283亿元,同比增长27.5%;利税总额906亿元,同比增长23.3%;出口交货值12339亿元,同比增长30.9%;从业人数达到606万人,同比增长14.8%。
一、经济运行特点
1.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增速比上月略有回落,但仍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7月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6.6%、27.5%,分别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0.2、9.9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制造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2.4%、9.1%,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13.1%,在全国工业17.6%的增速中拉动了2.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销售收入排名前三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件行业增速分别达到19%、36.3%、38.9%,分别比上月下降了5、1.5、2.1个百分点;家用视听、电子器件行业增速为9.7%、33.3%,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计算机行业增速下滑是影响制造业收入趋缓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产品技术升级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双核以及多核技术的发展,各企业清理单核产品库存,降价销售成了首选措施;二是受英特尔与AMD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加快推出新品、大打价格战的影响,整个计算机行业价格一路下滑。AMD高端的X2双核处理器从2千多元的价格一路狂降至千元左右,甚至出现了几款不足千元的X2双核心产品;英特尔千元以下的双核处理器PD 805目前更是降到了700元左右的低价。三是各商家利用世界杯和暑期进行降价促销。四是产品线切换需要过渡期。双核技术比单核技术在性能方面具备更多优势,但新产品从产生到成熟需要一个周期,市场对新产品的认可和接受也需要一定时间,大部分消费者依然停留在产品咨询与对比的阶段。
2.制造业效益增速较同期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1-7月制造业实现实现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25.7%,比去年同期提高24.3个百分点;税金总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7%,比去年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提高5.3个百分点,达到今年以来最好水平。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比上月末下降4.2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实现利润情况看,通信设备行业增速较上月增速有所提高,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家用视听行业扭转负增长局面,截止到本月,利润增速达到3.3%;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速继续保持较快水平,均超过42%,高出制造业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以上。
3.全行业产销衔接良好。1-7月,全行业大部分产品生产和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销率超过97%。从我部监测的重点产品看:(1)通信类产品走势良好,特别是移动通信设备行业,1-7月共生产手机2.45亿部,同比增长60.7%;程控交换机3751.8万线,同比增长17.2%。(2)电子元器件类产品中,1-7月共生产集成电路219亿块,同比增长43.7%;片式元件1261亿只,同比增长83.5%。(3)家用视听类产品中,彩色电视机生产有所好转,到本月增速达到4.5%,主要是出口拉动的作用明显。1-7月我部监测重点企业彩电出口增速达到27.3%。(4)计算机类产品中,笔记本电脑在微型计算机中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含双核和多核处理器的高端产品正逐步成为市场销售热点。1-7月,笔记本产量达到3139.6万部,占微型计算机产量的比重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