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七)

发布时间:2010-01-20 共2页


  参考答案:
  一、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如下整理:
  1.童年生活经历:(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2)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3)父母感情融洽;(4)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2.青少年期情况:(1)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2)学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心被传染;(3)没有要好的朋友;(4)学习、就业很顺利。
  二、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情绪急躁,爱发脾气。
  2.生理功能改变: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况:(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三、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强迫洗手、强迫检查、强迫意向、回避行为、焦虑、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或神经官能症、强迫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
  1.强迫症状。
  2.内容充分泛化。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或按照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重性精神病。
  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额。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五、本案例的病因如下:
  1.社会原因:(1)童年因未洗手就吃东西受母亲训斥;(2)家庭教养严厉;(3)学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心被传染;(4)自幼卫生习惯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观念: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经历导致其形成了不干净就会染上疾病的观念;(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被传染上肝炎,性格内向,凡事追求完美。
  六、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l年以上,评为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
  3.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
  总分为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七、结合本案例,我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如下:
  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该求助者希望能改变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的毛病,改善睡眠状况,能正常与人交往,这 与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行为和情绪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八、结合本案例,我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如下:
  1.咨询方法:(1)引导求助者做自我探索,使之能够认识成长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个性方面的不足,体验到从前自我认识的不足,增加自发性与活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排除障碍,创造条件,开发潜能;(2)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消除或减轻强迫症状或焦虑情绪。
  2.咨询原理: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整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