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幻听、被害妄想、恐惧、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
二、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诊断为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已经不统一,主观和客观不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自知力,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逻辑思维已经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考虑诊断为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不能上学,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说明问题非常严重,可以诊断为精神病。
3.根据该求助者为青年女性,首次发病,主要症状为逻辑思维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等,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是在“别人看见自己洗澡”后产生的,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2.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是现实或想象的,但都是真实的,且恐惧性神经症的求助者有自知力,有主动求治的愿望,而本案例中该求助者虽感到恐惧,但恐惧的内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且其没有自知力,也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精神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精神症状的伴发症状,而且其没有自知力,也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该求助者出现精神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女性,19岁,正处在青春期,有性的意识和性的冲动。但没有得到满足。
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谈恋爱失败,半年前自己洗澡的事件是该求助者出现精神问题的诱因。(二)家庭教育的原因,家教严格。(3)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4)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感知觉障碍:听见别人说自己不要脸,是幻听。认为自己洗澡,别人能够看见,别人说自己不要脸(事实上在楼下不可能看见该求助者洗澡)。这是被害妄想。(2)情绪方面的原因,对别人说法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有回避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心胸狭小,偏执,对家长、老师及同学的解释持否定态度。
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用来测定其病理人格和程度。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测定其焦虑状态及程度。.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测定其抑郁状态及程度。
七、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转介时应注意: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八、在本案例中,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如下: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
2.咨询内容合适。
3.人格基本健全。
4.动机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