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1年自考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2页

  第三章 机床夹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床夹具工作原理、功用、分类与组成;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和定位误差计算;掌握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的使用;掌握夹紧装置设计和分度装置;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结构及设计要点;掌握专用夹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

  机床夹具概论;工件定位原则及定位元件;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夹紧装置和夹具体;机床专用夹具;机床夹具的安装。

  (三) 考核知识点

  1.定位元件

  分度装置

  专用夹具及机床夹具的安装

  2.机床夹具的组成

  夹紧装置的组成

  六点定位原则

  欠定位和过定位

  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

  定位误差计算

  基本夹紧机构

  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选用原则

  3.专用夹具识读

  4.简单夹具设计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定位元件(一般);分度装置(一般);

  专用夹具及机床夹具的安装(次重点)。

  2、领会:机床夹具的组成(重点);

  夹紧装置的组成(次重点);

  六点定位原则(重点);

  欠定位和过定位(次重点);

  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重点);

  定位误差计算(次重点);

  基本夹紧机构(重点);

  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选用原则(重点)。

  3、简单应用:专用夹具识读(次重点)。

  4、综合应用:简单夹具设计(次重点)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会确定零件结构工艺性;掌握毛坯的选择方法、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会确定加工余量;会分析计算工序尺寸公差;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方法;时间定额的计算方法。

  (二)课程内容

  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及其制订原则;制订工艺规程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工艺尺寸链;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时间定额。

  (三) 考核知识点

  1.生产纲领

  2.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及其制订原则

  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定位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加工阶段的划分

  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

  热处理工艺的安排

  工艺尺寸链

  3.一般难度的机械零件的工艺分析及设计

  4.拟订简单零件的工艺过程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生产纲领(一般);

  生产类型的划分(次重点);

  获得加工精度的措施(次重点);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一般);

  时间定额的计算方法(一般)。

  2、领会: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次重点);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重点);

  工序(重点);工步(次重点);

  零件结构工艺性(重点);

  掌握毛坯的选择方法(重点);

  工艺规程及其制订原则(重点);

  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重点);

  定位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次重点);

  加工阶段的划分(重点);

  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重点);

  热处理工艺的安排(次重点),

  工艺尺寸链(重点)。

  3、简单应用:一般难度的机械零件的工艺分析及设计(次重点)。

  4、综合应用:拟订简单零件的工艺过程(重点)

  第五章 典型零件工艺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轴类、套类、箱体类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方法。

  (二)课程内容

  轴类、套类、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三) 考核知识点

  1.箱体类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

  套类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

  箱体类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

  2.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的工艺分析

  3.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的工艺分析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箱体类零件的工艺分析(一般);

  轴类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次重点)、

  套类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次重点)、

  箱体类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一般)。

  2、领会: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的工艺分析(重点)。

  3、简单应用:简单轴类、套类零件的工艺规程制订(重点)。

  第六章 复杂零件加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曲轴、深孔和丝杠的加工方法。

  (二)课程内容

  曲轴、深孔和丝杠的加工。

  (三) 考核知识点

  1.曲轴和丝杠的加工方法

  2.深孔的加工刀具及加工方法

  3.深孔加工刀具的使用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曲轴和丝杠的加工方法(一般)。

  2、领会:深孔的加工刀具及加工方法(次重点)。

  3、简单应用:深孔加工刀具的使用(一般)

  第七章 机械装配工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装配的精度和装配尺寸链的概念;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掌握装配工艺规程制订原则和步骤。

  (二)课程内容

  机械产品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精度;装配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的生产类型和组织形式;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三) 考核知识点

  1.装配的生产类型和组织形式

  2.装配

  3.具有拆装一般难度的(如一级齿轮减速器)机器的能力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装配的生产类型和组织形式(次重点);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部件装配(一般);

  总装配 (一般)。

  2、领会:装配(重点);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重点);

  机械产品的装配工艺和装配精度(重点);装配尺寸链(次重点);

  3、简单应用:具有拆装一般难度的(如一级齿轮减速器)机器的能力(一般)。

  第八章 金属切削基础知识与刀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及作用;切削力大小及影响因素;切削温度及降低切削温度的方法;切削液的分类及作用。

  (二)课程内容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材料与几何形状;切削力、切削温度与切削液。

  (三) 考核知识点

  1.切削力大小

  切削温度

  切削力的影响因素

  降低切削温度的方法

  刀具角度及其作用

  1.切削运动

  工件加工表面

  切削用量

  具材料

  切削力的组成

  切削液的分类及作用

  3.切削时减小切削力和降低切削温度的措施

  4.切削加工中的刀具刃磨方法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切削力大小(一般);切削温度(一般);

  切削力的影响因素(次重点),

  降低切削温度的方法(次重点);刀具角度及其作用(次重点)。

  2、领会:切削运动(次重点);工件加工表面(重点),

  切削用量(重点);刀具材料(重点);

  切削力的组成(重点);切削液的分类及作用(重点)。

  3、简单应用:切削时减小切削力和降低切削温度的措施(次重点)。

  4、综合应用:切削加工中的刀具刃磨方法(一般)。

  第九章 机械加工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镗削加工;磨削加工;钻削加工;刨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点及加工刀具、加工方法;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所用机床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二)课程内容

  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镗削加工;磨削加工;钻削加工;刨削加工;数控加工。

  (三) 考核知识点

  1.镗削加工

  刨削加工

  数控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

  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镗床、刨床、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2.车削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

  铣削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

  磨削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

  钻削加工等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

  3.初步掌握车、铣、磨、钻加工

  4.利用各种切削加工方法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镗削加工(次重点);刨削加工(一般);

  数控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一般);

  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次重点);镗床、刨床、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一般)。

  2、领会:车削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重点);

  铣削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重点);

  磨削加工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重点);

  钻削加工等加工特点及加工方法(重点)。

  3、简单应用:初步掌握车、铣、磨、钻加工(次重点)。

  4:综合应用:利用各种切削加工方法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次重点)

  三、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 自学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大纲对考核的要求遵循适当的原则。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都有。而教材里的内容,大纲里不一定全部体现。对于推荐使用的教材,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汤习成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参考书籍:《机械制造工艺学》,吕崇明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四)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5学分(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本课程的自学方法指导如下:

  1、仔细阅读自学纲。自学纲是考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依据,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通读大纲,了解大纲中各章有关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的内容,以便做到有的放矢,紧紧扣住基本要求进行自学。

  2、本课程各章之间内容具有关联性,且各章的内容系统性很强,必须按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加以整理,以便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每个章节后的作业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作业之前,要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做作业过程中应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自学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考核知识点。

  2、应掌握考核要求中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考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要求的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7、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助学课时不少于9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机械加工精度

6

第二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4

第三章

机床夹具

14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18

第五章

典型零件工艺分析

8

第六章

复杂零件加工

6

第七章

机械装配工艺

8

第八章

金属切削基础知识与刀具

10

第九章

机械加工方法

16

合 计

90

  (六)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分别为: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指导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运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不同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 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试题主要类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在命题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题,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会超过规定。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6、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圆珠笔、铅笔、小刀、橡皮、尺子、三角板。

  附录:题型举例

  1、填空题

  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 生产、 生产和 生产。

  2、单项选择题

  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 进行。

  A.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B.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C.精加工之后 D.粗加工之前

  3、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工件的定位是一定要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

  改:

  4、名词解释

  工艺规程

  5、简答题

  什么是精基准?试述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6、案例分析题

  制订下图所示零件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