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共4页

  课程代码:0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一元论与二元论

  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B.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民族性

  C.实践性

  D.时代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7.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

  B.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

  8.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11.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

  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社会意识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D.能动革命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直观被动反映论的认识路线

  14.实践是认识的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5.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   )

  A.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