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1月高等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共3页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
D.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
24.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的观点,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唯意志论观点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B.优先发展公有制经济,兼顾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加强宏观调控
2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7.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
C.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门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
D.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决定于(      )
A.人的先天禀赋
B.人的心理素质
C.人的后天社会实践
D.人所处的地理环境
30.在历史观上,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体制
C.两种不同的趋势
D.两种不同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2.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
A.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才能理解事物分化的根本条件
C.才能理解事物的稳定性
D.才能理解物质的绝对运动
E.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33.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E.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4.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对症下药
B.掌握火候
C.适可而止
D.注意分寸
E.因材施教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36.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外,还有(          )
A.生活方式
B.人口因素
C.民族构成
D.地理环境
E.政治制度
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38.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叫作技术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古代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现代社会
39.下列各项属于交往的社会作用的有(          )
A.交往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可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E.交往可以使某-个地方的发明向其他地区扩展
40.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原因是(          )
A.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和行动的失误
B.旧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C.社会发展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D.落后的习惯和传统的消极影响
E.反动阶级的顽强抵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7分)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43.简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6分)
44.简述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6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