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试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共5页


21.人在社会生活中会有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会对自身境遇和命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观念,是(   )
A.世界观       B.道德观
C.人生观       D.利益观
22.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B.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C.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   D.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2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
2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      D.革命英雄主义
25.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道德风尚
C.对外开放程度     D.传统文化积淀
26.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为(   )
A.道德品质      B.道德思想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发生分歧。只要本着宽容互让的原则,不在小事上纠缠,友谊就能渡过难关,长存下去。这说明(   )
A.友谊就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B.友谊需要以谅解的态度来护理
C.友谊需要互相利用的等价交换
D.友谊不过是庸俗卑劣的“人情交易”
28.“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这说明(   )
A.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
B.竞争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
C.竞争的成败完成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D.竞争是人们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行动
29.人在认知、感觉、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心理品质上的修养,称为心理修养。心理修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品德高尚      B.信仰坚定
C.身体强壮      D.心理健康
30.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生命和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等所达到的总体精神状态和修养程度,称为(   )
A.人生实践      B.人生境界
C.人生理想      D.人生信念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