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二)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2.2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主要应用于新建、改建的化工企业中各类容器、塔、槽、化学品的制造和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如果我们掌握了系统较为详细的资料和信息,如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情况、中间体及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等,我们就可以用该方法来分析系统的安全性,该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资料准备
资料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条件,原材料和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工程概要,流程图,各种设备的操作要领,安全设备的种类及设置地点,人员配备,安全教育计划等。
(2)定性评价
针对选址、工艺流程布置、设备选择、建筑物、原材料、中间体、产品、输送贮存系统、消防设施等方面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
(3)定量评价
把系统或装置分成几个工序,再把工序中各单元的危险度定量化,以其中最大危险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度。单元的危险度由物料、容量、温度、压力、操作五项组成,每项又分成A、B、C、D四类,分别表示10、5、2、0分,然后按得分之和分成三级。
(4)制定安全对策
根据工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企业确定其不可接受的风险,在设备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5)用过去类似设备和装置的事故资料进行复查评价
评价过程中发现需改进的地方再按第四步重复进行。
属于第2、3级危险度的装置和系统,到此评价完毕。
(6)用故障树(FTA)、事件树(ETA)再评价
对于危险度定为1级的装置,用故障树和事件树进行深入的危险性分析和综合判断。
从以上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上述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
3 对于运行中的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
  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固有的危险性可用道化学公司火灾及爆炸指数评价法(Dow Chemical Company, Fire and Explosion Index)进行分析研究。道化学公司火灾及爆炸指数评价法是对化工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也可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少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价,但适用的易燃或活性化学物质的最小处理量为454kg左右,如果单元内物质数量低于上述数值,则评价的结果可能夸大其危险性。
该方法的要点[3]如下:
  早期版本的道化学公司法的评价结果是以火灾、爆炸指数来表示的,如上图中虚线所示。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可将企业的危险程度分成几个等级(下表4)。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企业可依据不同的等级确定其不可接受的风险,再依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